「低於25%就大成功?」美國對臺關稅遲未揭曉…遭酸:滿滿預先洗地的預防針

美國對臺關稅遲未揭曉,官方與專家認爲仍有溝通空間,但PTT網友質疑:「低於25%就算贏?」、批媒體洗地,現實壓力不僅是稅率,配套條件、匯率等影響同樣不可忽視。(歐新社)

美國對臺關稅遲遲未揭曉,臺灣專家多認爲這是「正面訊號」,更有信心關稅將低於日韓的25%。然而在社羣上,許多PTT網友卻一面倒冷嘲熱諷,直言「低於25%就大成功?」有人更質疑,現在官方、媒體是不是已經在預先洗地,關稅只要沒破25%就算是利多?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公佈新一波對日、韓等國的汽車及關鍵產業關稅,臺灣則未列入首批通知,讓專家解讀爲臺美談判仍有空間,甚至有機會低於25%。臺經院長張建一、學者蔡明芳都強調,談判尚未定案顯示還有調整機會,且臺美貿易結構互補,利於拿到較低稅率。官方也釋出訊息,強調會爭取對臺最有利的方案。

然而,這番「低於25%」就是利多的論述,在PTT引發大量吐槽。網友們認爲,這根本是預設立場,萬一結果高於25%,「專家是不是要下臺?」更有聲音直指,關稅數字再怎麼低,配套條件、匯率損失早就讓臺廠利潤被砍。

PTT網友對專家喊話普遍質疑,認爲「臺灣磚家猜錯的話,事後惦惦就沒事了」、「25很低嗎?」、「高機率怎不說100%」,也有人酸「之前有專家料到32%嗎?這種事不需要大內宣乖乖等開獎」。面對「低於25%就是好消息」的說法,留言冷嘲熱諷,「已經在洗低於25就是噴了」、「低於25早就大肆宣揚了」、「24.99%」、「夢裡什麼都有」。

同時,不少人提醒不能只看關稅數字,配套條件與匯率損失纔是關鍵,「光匯率就先砍了公司獲利12%附近,然後還要加關稅,基本上關稅沒談到15%以下,根本都是失敗的談判吧」、「川普又不是吃素的,稅率低就是肉割得多換來的」、「除了看關稅幾%,還要看其他的附加條件有那些」。還有不少人認爲媒體與官方近期「開始打預防針」、「這幾天瘋狂放新聞欸哈」、「是臺灣太好割了,沒割夠不放手吧?」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