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挖5公里可放核廢料?媒體人提3質疑打臉:不可思議
核三重啓公投案將於23日投票,反核的地球公民基金會15日晚間舉行「核三不重啓——爲臺灣祈福屏東晚會」。(圖/謝佳潾攝)
核三重啓公投案將於本(8)月23日投票,中選會13日舉辦第4場發表會時,正方代表、民衆黨主席黃國昌則主張,新的技術「深孔地質處置」(DBD),可以透過鑽井技術往地表下3至5公里,利用天然地質屏障進行長期隔離,可節省空間、減少施工風險等。對此,媒體人徐嶔煌則指,黃國昌說的「新技術」,其實早在1957年就有人提出過,且將近70年時間都有許多國家做過實驗,徐嶔煌也提出三點質疑,表示黃國昌的說法,讓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議。
有關核三延役公投,黃國昌提出「深孔地質處置」方案,主張將高階核廢料注入地表下3至5公里的結晶岩層,相當於超過一座玉山高度進行處置,遭外界質疑其可行性。而黃國昌則於15日反嗆,「這種民粹、完全沒念書的語言,對臺灣沒幫助。」
對此,徐嶔煌15日在節目《狠狠抖內幕》則批,要往地下挖3到5公里放核廢料,「而且這件事是從一個立委口中說出來」,如果這麼簡單,爲什麼這麼多年來,包括臺電和許多國內學者,都在討論核廢料處理問題,而且選總統、選市長的候選人,也都會避談核廢問題,若真的這麼簡單(往下挖3至5公里)就能處裡,「那全世界比照辦理不就好?爲什麼還需要討論核廢?」
徐嶔煌也提出三項外界質疑黃國昌說法的理由,第一,往下挖3到5公里已經超過玉山高度,往下挖的時候會面臨溼度、溫度、壓力變化等,「該怎麼挖?就連往下挖一公里難度都很高。」連芬蘭在挖的時候,挖到5、600公尺時就已經覺得難度很高了,認爲再往下挖恐有地質變化。
第二點,徐嶔煌臺灣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因爲板塊交界、斷層活動多,「所以你怎麼知道往下挖會遇到什麼地質?該怎麼選址?」所以很多人聽完黃國昌的說法,也都覺得不可思議。
徐嶔煌也提出第三點,「全世界哪一間公司,有做這種大型的、往下挖3至5公里的能力,還可以報價,有這種公司存在嗎?」黃國昌在意見發表的時候稱自己發現新的技術,但該技術在1957年就有人提出過,將近70年間已經有許多國家做過實驗,「但目前有任何一間大規模商轉、可靠的公司嗎?」如果沒有,那就要問行政院該怎麼編預算、找哪一家公司來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