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電沒了!無核時代「2050淨零碳排路徑」會愈走愈顛簸?
核三廠二號機停機,臺灣正式進入無核時代。圖/本報資料照片
核三廠2號機停機,臺灣完全實現「非核家園」,無核電時代正式來臨來。但,在覈電驟停「火力全開」之下,臺灣的2050淨零碳排路徑會不會愈走愈顛簸?
延伸閱讀:
核管法三讀然後呢?執政團隊該解決這燙手山芋
沒了核電 火力發電當備援 臺電排碳係數怎麼降?
對此,國發會表示,臺灣將持續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推進,預估至2030年政府預算投入將逾新臺幣一兆元,並可誘發綠色投融資金額將突破六兆元,用以支持企業推動淨零轉型。
財經學者則是提醒,若要淨零碳排路徑走得不顛簸,必須加速再生能源使用比重和效率,若臺灣持續加大天然氣發電裝置容量結構,又加上政府擬向阿拉斯加採購600萬噸的天然氣。如此一來,碳排放不減反增,不僅是政策矛盾,臺灣經濟恐怕也得一起承受錯誤政策帶來碳排放增加的後果。
此外,根據能源專家、中華經濟研究院前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ERM Taiwan合夥人溫麗琪近期最新公佈的《臺灣企業環境外部成本報告》則顯示,環境外部成本已成企業財務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而企業環境成本占上市企業營收和淨利比極高。
近七成爲上市公司碳排放量
報告顯示,臺灣1,262家上市公司碳排放量佔全國總排放量近七成,其中247家上市櫃企業,每家的環境外部成本超過上億元。其中,「環境成本佔淨利比」最高的前五項產業及其家數,分別爲玻璃陶瓷(4)、造紙工業(6)、塑膠工業(20)、油電燃氣業(9)、鋼鐵工業(47)。「環境成本佔營收比」最高的前五項產業及其家數,則分別是水泥工業(7)、油電燃氣業(9)、航運業(27)、造紙工業(6)、塑膠工業(20)。
國發會指出,淨零相關預算近年持續擴編,2024年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預算爲955億元,今年更擴增至1,161億元,預估至2030年12項關鍵戰略將投入 9,000億元,若加計六大部門20項減碳旗艦計劃新增預算投入2,310億元,至2030 年政府預算投入將突破一兆元。
推動「綠色與轉型金融」
此外,國發會還提到,爲強化激勵措施,政府將藉由「綠色與轉型金融」推動,預估至 2030年將可誘發綠色投融資金額將突破六兆元,用以支持企業推動淨零轉型。
國發會強調,2050淨零碳排目標不變,但會持續進行滾動式檢討與調整,二大重點工作包括:「設定減碳新目標」和「積極落實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劃」。
國發會指出,賴總統已於今年1月「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三次委員會議宣示,我國已提出更積極的減碳新目標,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爲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28±2%;併爲響應聯合國氣候公約倡議,另提出2032年減量32±2%、2035年減量38±2%的減碳目標,提升減碳企圖心,穩步務實達成2050淨零轉型願景。
政府加大加速減碳力道
同時,國發會也提到,行政院已於今年5月6日覈定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以及國發會協調各部會所提出的「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劃」,計劃包含由上而下以宏觀角度提出之六大部門「減碳旗艦計劃」,以及由下而上提出的「部門自主減碳計劃」,另搭配科技創新、金融支持、碳排有價、法規調適、綠領人才及社區驅動等「六大制度創新」支柱。
國發會表示,六大部門正提出相對應執行內容,包含各項具體作法、計劃期程、分年執行策略、經費概估等,未來亦將由主責部會本於權責積極落實。
非核家園對發電影響有限
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指出,近年核能機組陸續除役,核能發電佔比過去幾年已壓到最低,臺灣走入非核家園,對於發電影響有限。不過,邱達生提醒,國際淨零減碳趨勢並不會改變,儘管川普執政這幾年在淨零減碳這部分可以稍稍喘口氣,「但是我們在降低化石能源依賴這部分做得還不足,需要再更努力」。
邱達生還提到,過去幾年我們非常依賴天然氣,也讓整個火力發電佔比拉高至63%~64%,但這並不符合國際對於綠電的要求,若臺灣要繼續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前進,在沒有核電的前提下,勢必得將再生能源佔比拉高,才能符合未來國際對於淨零減碳的需求跟主軸。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說,我國減碳政策與能源政策中間存在着矛盾,堅持非核家園,但卻又增加火力發電、增加碳排放,原本是希望能有多一點的綠電,但顯然政府的綠電政策並沒有成功。
殷乃平直言,「死不認錯的結果就是增碳,而這對地球的污染將更嚴重」,他更形容當前政府在面對淨零減碳和能源政策,根本是「閉着眼睛往前走,沒有考慮到已經走錯路」。
殷乃平強調,先姑且不論不少國家已重啓核能,但增加天然氣的使用就是在增加碳排放,走的是回頭路,本來應該是要向前走,現在不但向後走,還堅持不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