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淨零大躍進!用電大戶強制綠能 2050年拚淨零碳排
桃園市推動《淨零城市自治條例》已獲中央覈定,並同步啓動53項相關子法及配套措施,目標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污水下水道接管戶數達41萬戶,打造低碳、宜居永續城市。(桃園市環保局提供)
桃園市推動《淨零城市自治條例》歷經1年審議,已於6月25日正式獲中央覈定,並同步啓動53項相關子法及配套措施,其中已完成39項。環保局表示,市府設定多項減碳目標,包括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污水下水道接管戶數提升至41萬戶,以及園區用電大戶強制使用再生能源,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的願景。
市府指出,已研擬53項相關子法及配套措施,目前完成39項,剩餘14項正加速推動中,其中用電大戶及新設工業園區須全面使用再生能源,預計提高10%的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並降低園區碳排放量。未來新設園區內,建築面積逾1000平方公尺或用電契約容量達800瓩以上者,皆須依規定使用再生能源。
市府說明,在交通減碳方面,桃園規畫打造完善、友善的低碳運具通行環境。依據路徑規畫,2030年市區公車與首長座車將全面電動化,公務車輛則預計於2035年前全數汰換爲電動車,同時私有小貨車2030年達成5%電動化,並劃設低碳交通區,限制高排碳車輛進入。
市府強調,桃園將「淨零理念」全面納入國土及都市規畫,透過妥善規畫土地使用、公共設施、綠地、公園、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逐步建構低碳、宜居的城市空間。今年起所有新建社會住宅皆須取得「建築能效1+級」水準,2027年起全數公有新建建築物也需達同級標準,並提供私部門建築健檢及輔導補助,推動民間同步轉型。
另市府將擴大污水排放業者的監控範圍,除現行每日排放量達1500公噸以上的業者納管外,針對每日排放量達500公噸以上至1500公噸的業者,也會逐步加嚴要求設置水質即時監測系統,並公開監測數據,預計2030年污水下水道接管戶數將達41萬戶。
環保局強調,桃園2050目標燃油運具電動化95%、私人運具轉移至大衆運輸30%、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達100%、再生能源佔全市發電量80%、所有建築用電來自太陽能50%。市府也將依據母法滾動檢討政策及績效目標,並彙集跨局處與專家意見,讓桃園在邁向永續的路上穩健前行,實現「淨零永續、宜居桃園」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