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獸

滴水獸源自一個古老的排水構件「雨漏」,可說是瓦當滴水功能的進化版與美化版。(甘紹文提供)

福建泉州開元寺。(本報系資料照片)

開元寺是現存保留唐代密宗規制和遺物最多的寺廟。(本報資料照片)

昔日,某一次去福建廈門工作時,由於要幫輔導的工廠挑選生產設備,我臨時跑了趟泉州。

泉州是歷史古城,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蘊,雖慕名已久,但苦無機會造訪,始終緣慳一面。當知道需要跑一趟泉州時,心中不禁一陣雀躍,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由於時間不多,我正尋思着如何去我心目中首要拜訪的地點「開元寺」,而其他的名勝古蹟,留待日後有機會重訪泉州時再償宿願。孰知,設備廠商對他們家鄉泉州非常自豪,只要有外地客戶來訪,一定會想辦法安排在地的觀光行程,因此早有帶我在泉州小小觀光一番的意思。

當下,主客義氣相投,一拍即合。霎時,天空一片蔚藍。

廠商二話不說,領着我直撲泉州最負盛名的古剎,也是老泉州人心目中的聖地「開元寺」。

「開元寺」建於唐代垂拱二年(西元686年),初名「蓮花道場」,唐開元二十六年(西元738年)改名爲「開元寺」,是福建省最大的漢傳佛教寺院,座落於泉州市鯉魚區西街。聽說,西街在當時是唐代最繁華的街區,開元寺不同於一般建於深山叢林的廟宇,它就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入世到出世,佛法不離世間法。

「開元寺」是中國現存保留唐代密宗規制和遺物最多的寺廟,其總體佈局是以密宗供奉的格式來建造,大雄寶殿、各殿佛像,鎮國塔和仁壽塔等塔身上的浮雕,在在反映了唐代密宗的教義和佛法內涵。

進入紫雲山門,仁王殿內左右兩側的「密跡金剛」與「那羅延王」兩位門神,即是按佛教密宗規制所配置。再往內走,有一個大廣場,兩旁老榕枝繁葉茂,中間即是善男信女祭祀的地方。廣場前即是氣勢宏偉的大雄寶殿,奉祀有密宗五方佛,即五智如來——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成就佛、毗盧遮那佛。大雄寶殿又稱「百柱殿」(實際上只有八十六根柱子),立柱斗拱之間又有二十四尊姿態各異、雕工精美的飛天舞伎,分別代表二十四節氣。甘露戒壇在大雄寶殿後面,始建於宋明末重修,供奉明代盧舍那佛坐像,爲中國三大戒壇之一,歷史和宗教價值極爲重要。

開元寺東西兩側各有一塔,與大雄寶殿成三角形排列,兩塔均爲八角形五層樓閣式石塔。

東塔叫「鎮國塔」高48.24公尺,始建於唐代賢通六年(865年),原建築爲五層木造結構,後因火災焚燬,於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改建爲七層磚塔,又毀於地震,直至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以花崗石重建成五層樓閣式佛塔至今。

西塔叫「仁壽塔」高44.06公尺,始建於五代樑真明二年(916年),原建築爲七層木塔,因遭火劫,南宋淳熙年間改建成磚塔,又與鎮國塔同時毀於震災,後於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以花崗石重建成五層樓閣式佛塔造型。

東西雙塔,塔身各層每面有浮雕佛像二方,每塔計有八十方,雕刻題材多以宋元時期多種文化形成的宗教藝術爲主,呈現出當代開放、包容、繁榮的社會景象。只可惜,塔內沒有開放參觀,無緣一探究竟。東西雙塔,也是中國最高的雙塔。

寺內,人們熙來攘往,有虔誠的善男善女、有像我一樣的遊客、還有單純進來拍照的簪花女。但不管是甚麼目的,只要稍作停留,無不被寺內靜謐肅穆的氛圍所感染,浮動的心會不自覺的安定下來,再匆促的腳步也會跟着放緩。我坐在迴廊的石欄杆上,看着來來往往的人們,表情由急切、緊繃到平和、放鬆,甚至自然而然有了笑容,其中當然也有我,而這不就是宗教度化人心的力量。天氣雖然很熱,迴廊上卻是一遍清涼,酷熱一掃而空。

寺裡寺外,人來人往,一邊是與世無爭的佛界,一邊是錙銖計較的俗世,中間僅僅隔着一堵薄薄的紫雲牆。原來,看似遠在天邊的佛國,與近在眼前的滾滾紅塵,只是心境上的不同。只要有心向佛,一腳穿過紫雲門即可忘卻身後的市井塵囂,三炷清香戒定慧,洗淨塵垢心慈悲,佛國淨土即在眼前。

意猶未盡地走訪完開元寺,才踏出了紫雲門,晴空萬里、豔陽高照,陣陣熱浪夾雜着人聲的喧囂瞬間撲面而來,像是提醒你重回紅塵俗世。眼前,就是最貼近古人生活的「西街」。

西街,自唐代已經成街,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仍保有唐代以降不同朝代的建築房舍,古民居、名人故居、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樓羣散落於古街巷弄中,可說是一個活生生的建築博物館。

只可惜,西街不同於一般老城的古街,主街上舖的是筆直平整的柏油路,而非青石板路或石塊路,雖然房舍大體上仍保有過往不同時期的模樣,但已然古味盡失。

主街上以叫賣傳統糕餅、傳統小吃居多,當然還有一些文創商店,專門賣一些泉州意象的東西。不過,最讓我意外的是竟然有許多專做「簪花」生意的小舖。

簪花本是閩南民間的習俗,頭上簪花,寓意「今生簪花,來世漂亮」。離泉州不遠處的小漁村「𫊻埔」,即是今日簪花文化的代表地,村中的婦女即「𫊻埔女」,無論老小,從小就養成頭戴「簪花圍」耳掛「丁香墜」的習慣,將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一句「簪花很美,泉州很贊」,二零二四年一月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泉州的讚譽,讓簪花文化一下子紅遍大江南北。因此,有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特地跑去𫊻埔村簪花。

人多處即有商機,你不得不佩服商人嗅覺靈敏,商人把簪花小舖從𫊻埔村直接開到老街。遊客只要花點小錢,即可簪花,或租借中國不同朝代的古漢服,甚至不同國家的衣服。一時間,滿街都是穿越在不同時空的簪花女,各個頭戴簪花圍、身着古漢服、搖着小團扇或撐着花紙傘,走在古街上,搖曳生姿。現代人穿着現代服裝,反而成了「胡人」。整條西街上,遊人如織,宛如回到大唐盛世。

雖然,西街人工斧鑿太深,但畢竟是一條頗具盛名的老街,一定有其迷人之處。由於陽光太烈,我這個「胡人」沿着有陰影的屋檐下往鐘樓的方向閒逛,走着走着,一家東西多到佔了近一半馬路的古物店映入眼簾,我看了兩眼,心想:「怎擺的都是一堆破爛的拆屋構件,應該是專門唬弄觀光客的吧。這麼大的一間店,難道沒有一件像樣的收藏品?」

古物店中間的置物架上倒是塞了幾尊金魚與獅子造型的瓷器,夾雜在一堆大小不一的老磚塊裡,看起來髒兮兮的一點都不起眼。我瞬間眼睛一亮,因爲我知道那是甚麼,我摒住呼吸,裝着若無其事地走入店內,問道:「老闆,你這幾尊彩繪瓷魚破破爛爛的,你有沒有收完整一點的東西?」

「這個不叫彩繪瓷魚,它叫『滴水獸』,我店裡是有幾件完整一點,問題是很貴,我怕你下不了手。」我心想:「再怎麼樣,也只不過是百多年的東西,還能貴到哪兒去,問題是你有沒有好的東西。」

「東西好不好,不是嘴巴講,拿出來看看就知道。」我笑笑地說。

老闆見狀,二話不說隨即把藏在櫃子裡的東西拿出來,我仔細一看果然不錯,經過幾番討價還價之後,我如願收到其中一尊幾乎可稱品相完美的彩繪瓷魚。其實,我本來就知道它有個不太合宜的名字,叫「滴水獸」,我只是裝外行,讓店家不會有太大的戒心,以爲是同行來詢價。

滴水獸源自一個古老的排水構件「雨漏」,只是名字不響亮也不討喜,少有文人雅士吹頌,引不起人們太多的注意。反而是西方的「滴水嘴獸」(Gargole)較爲人知,不過中國的「滴水獸」與西方的「滴水嘴獸」相比較,功能、性質大同小異,但造型卻差異甚大。

歐洲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會將排水口雕刻成動物或怪獸的模樣,除了排水還兼具避邪的功能。如法國巴黎聖母院、義大利米蘭大教堂、英國倫敦西敏寺、西班牙帕倫希亞大教堂。只不過,可能是爲了驅魔避邪的目的,這些教堂總是將「滴水嘴獸」雕刻得一幅神情無奈、悲情厭世、要不就是面目猙獰的模樣,讓人看了渾身不舒服。

明清時期,閩南人因地利之便而與西班牙及葡萄牙人通商,思想也因此較爲自由、開放。清末,因爲戰亂,更有大批的閩南人(以泉州人居多)遠赴南洋經商,發跡致富後衣錦還鄉,蓋洋樓、起大厝光耀門楣;興學、捐獻,造福鄉里。大興土木之際,機緣巧合之下,也將南洋的建築風格帶入中原,將紅磚紅瓦的閩南式建築增添了許多異域風情,尤其在屋檐邊緣設計有形象不同的靈獸,一來當作鎮宅靈獸,二來可減緩雨水沖刷速度,同時也可將單調的屋頂予以美化,可說是瓦當滴水功能的進化版與美化版。

靈獸的樣式有金魚,寓意年年有餘;獅子,寓意祥獅獻瑞;老虎,寓意勇敢無畏;大象,寓意萬象更新…等等。當然,還有其他的水果造型,如石榴、佛瓜、桃子…等等,有着不同的寓意。其中,我個人喜歡金魚的造型,總覺得跟水有關,當然是魚比較適合,水幫魚、魚幫水,兩兩合作無間。既然是守家的靈獸,當然是安家鎮宅,化煞保平安爲首務,平安自然就和樂,一家和樂,家和當然萬事興。

聽廠商說由於都市更新,市區裡有許多當時泉州人下南洋回鄉興建的「大厝」或「番仔樓」已拆除不少。好在可從散落在老街巷弄裡的古厝、番仔樓的陽臺欄杆或屋頂的女兒牆下,依然可見金魚、獅子、老虎、大象等不同造型的靈獸。同樣是驅邪護家,各個外表憨態可掬、吉祥討喜,大大不同於西方的「滴水嘴獸」,這些靈獸就是中國的「滴水獸」。

仔細看看我收到的這尊彩繪瓷魚(我還是喜歡這樣稱呼),它像不像一尾神情靈動的魚,隨時遊走在它主人的跟前跟後,想對着它的主人綿言細語,讓人想不疼愛都難。再看它活潑亂跳的模樣,真怕一個不留神給遊走了,我不禁將它摟得更緊。

第一次看到這種造型的彩繪瓷魚是在廈門,日子已久到不記得是何時,只記得那是廈門大學前面巷弄裡的古物店。當時,我就被牠那副古拙、呆萌的模樣深深打動,捧在手裡觀賞時,說愛不釋手是矯情了點,但也相去不遠。

當時,店裡收存有好幾件彩繪瓷魚。店老闆告訴我說,這彩繪瓷魚不是擺飾,它是裝置在屋頂上用來排水的構件,叫「滴水獸」,出自泉州地區。只可惜店裡東西不是表面傷痕累累,就是破損嚴重,後經師傅巧手整修的修復件。

我是喜歡老東西,但如果多花點費用、多花點時間等待,可以收到精緻無損的東西,我可以等。因此,我雖然喜歡瓷魚呆萌的模樣,但物件本身損傷太嚴重,當下實在買不下手。

只得阿Q式的安慰自己,如真有緣,日後自然會有再相見的機會。

話雖如此,我還是在古物店裡待了許久,把玩瓷魚久久捨不得離去。

說實在的,一個屋頂上的構件,風吹日曬雨淋,百年滄桑下來,怎可能沒有歲月的痕跡。想要找一個完整無缺的老件,很難,也是強求。不過日後,我只要路過古物店,只要有時間逛逛,我一定會進去找深印在我心目中的東西。因爲,我深信物隨有緣人,有朝一日老天必償我願。

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個短短的泉州行程,走訪了千年古剎「開元寺」,也見識了東西二塔的宏偉。最高興的是,我還收到了我夢寐以求的東西——彩繪瓷魚。

泉州,洞天福地,似乎跟我特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