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張電網”,籌劃資產分拆上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費心懿
蒙西電網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網”之外的第三張電網,正謀求資產證券化,其核心業務亦有望上市。
據內蒙古電力集團公衆號,今年8月4日至5日,內蒙古電力集團分別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進行高層會談,就能源企業上市、資本運作、產業板塊上市規劃、綠色金融等議題進行交流。
內蒙古電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海峰談到,電力集團全力服務國家新能源大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在經營、調度、市場化交易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同時積極響應自治區產業金融佈局要求,主動參與資本市場運作,探索債券發行、資產證券等投資渠道,
公開報道中還特別提及了,內蒙古電力集團正籌劃儲能業務和信息化業務板塊上市,努力實現產業結構和股權多元化。
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苑多然在座談中談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度服務電力集團產業上市需求,廣泛鏈接優質產業資源,提供全方位資本運作規劃指導。希望雙方拓展投資方式,在綠色債券、公募REITs等領域深化合作,豐富融資渠道,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助力電力集團在國內資本市場領域,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鳴鐘也表示,深圳證券交易所將全力支持電力集團走向資本市場,優化企業上市服務機制,從資本市場角度對電網資產進行分析,提供精細化服務保障和專業化參考報告。希望雙方在綠色金融、科創債券等領域深化交流合作,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爲電力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此前在5月28日,內蒙古電力集團發佈《2025-2028年資本運作(IPO業務)法律服務詢比採購公告》,採購IPO法律服務項目,服務期限3年。6月,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中標該項採購,中標額爲280萬元。
內蒙古電力集團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02年新一輪電網改革對電網進行的主輔分離,國家電力公司拆分爲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和四大輔業集團,而蒙西電網前身內蒙古電力集團,因規模較小且負債嚴重,沒能被國家電網收購。
但曾在夾縫中求生的蒙西電網,卻由於蒙西地區煤炭資源豐富反而迅速崛起,直接成爲內蒙古骨幹企業。如今也成長爲我國的“第三張”電網。
據內蒙古國資委,截至2024年末,蒙西電網的總資產1472億元,淨資產爲595.40億元。2024年,蒙西電網營業收入1218.0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5.17億元。
蒙西電網在新能源領域成績同樣令人矚目。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全年售電量完成3140.38 億千瓦時,全網最大供電負荷突破4887萬千瓦,資產總額達到1480億元。
今年上半年,蒙西電網新能源(風電、光伏)發電量達7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在全國省級電網中位列第二。這是繼4月份單月新能源發電量創歷史新高後,蒙西電網在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中交出的又一份“高分答卷”。
內蒙古電力集團計劃分拆獨立上市的業務中主要包含儲能業務和信息化業務板塊。
在2025年2月20日召開的2025年儲能專業工作會上,內蒙古電力集團提出,要以“日日全力以赴”的使命感做好新型儲能電站運營管理,深挖參與現貨市場策略,精確計算、精準操作、精益管理,最大限度提升營收能力。
據垂直媒體“儲能與電力市場”統計,2024年至今,內蒙古電力集團已經投運了超過0.5GW/2GWh的獨立儲能電站,另有超過2GW/8GWh的獨立儲能電站處於招投標、計劃啓動階段。
此外,在資產證券化方面,內蒙古電力集團正積極推動抽水蓄能資產通過公募REITs等工具上市,並與滬深交易所探討綠色債券、REITs等融資合作。
2025年,公司計劃在上交所分兩期發行不超過30億元公司債券(含科創債和綠色科創債),用於償債及新能源項目建設。
2025年2月,內蒙古電力集團董事長張海峰與中銀基金董事長章硯座談時也提及了抽水蓄能作爲重要的儲能方式,爲發行REITs提供了有力的資源支撐,希望雙方深化合作,靈活運用REITs等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