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穩進”答卷彰顯韌性,中國經濟活力澎湃

(原標題:【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穩進”答卷彰顯韌性,中國經濟活力澎湃)

國家統計局15日公佈數據顯示,7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生產需求持續增長,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這“穩中有進”的態勢並非偶然,其背後是一系列宏觀政策精準發力、系統協同所構築的堅實支撐。

政策工具箱釋放強勁效能。面對複雜外部環境與極端天氣挑戰,年初以來密集出臺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協同發力,形成強大政策合力。降準降息爲企業注入流動性,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成效斐然。這些舉措有效激發了市場微觀主體活力,顯著穩定了就業大盤與市場預期。

產業升級引擎轟鳴不息。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特別是今年以來,從人工智能大模型到機器人馬拉松,一系列科技成果令世界矚目。在產業升級發展帶動下,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7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驅動增長的深層動力,源自產業結構向“新”向“高”的堅定躍遷。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幅均超24%,3D打印設備同樣增勢迅猛。這標誌着以創新爲核心的新質生產力正加速形成,成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內需市場活水持續奔涌。持續出臺一系列促消費、擴內需的政策措施,通過優化消費環境、培育新型消費、完善流通體系等方式,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7月份,市場銷售繼續增長,服務零售增長較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780億元,同比增長3.7%。1-7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2%,文體休閒、旅遊出行等服務領域增長強勁。這亮眼成績單背後,是消費潛力的持續釋放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的生動寫照。

開放格局助力內外聯動。隨着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由14億多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羣體構成的超大規模市場,釋放出越來越強勁的正溢出效應。進博會、鏈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大型展會爲全球企業進入中國、通達世界搭建了橋樑,在外部需求波動中,中國外貿展現出超預期韌性。7月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7%,出口增速達8.0%。更令人矚目的是結構優化:民營企業以7.4%的進出口增速扛起大梁,佔總額比重升至57.1%;機電產品出口佔比達60%,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額增長5.5%,凸顯出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競爭優勢。

“穩”是根基,“進”是方向。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和外部環境,仍須打好“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的組合拳,通過穩定就業基本盤、改善企業盈利預期,從根本上夯實內需復甦與社會信心的根基,進而讓內需市場的活水與開放經濟的海潮相互激盪,中國經濟的巨輪正以強大韌性與蓬勃活力破浪前行。只要沿着既定的高質量發展航道堅定前行,持續釋放政策效力、激發創新動能,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壯闊航程必將行穩致遠,爲全球經濟注入更強勁的東方動力。

作者:久泰平

(編輯:文驥 責編:崔鳳嬌 校對:田莉 審覈:周牧)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