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紅土評論|讓民營經濟走進又一個“春天裡”
(原標題:【地評線】紅土評論|讓民營經濟走進又一個“春天裡”)
2025-02-19 10:34:21 閱讀:61711 來源:江西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 李偉
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民營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溫暖人心的鼓勵、着眼長遠的謀劃,向全社會傳達了積極信號,彰顯出黨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定立場,激勵着民營企業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
經營主體活,中國經濟才能活;經營主體好,中國發展才會好。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地位舉足輕重,作用不可或缺,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截至2024年9月底,中國實有民營經濟主體總量爲18086.48萬戶,同比增長3.93%,10餘年間增長超4倍。
當然,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樣離不開“政策呵護”,畢竟好的政策如同春雨般潤物細無聲,滋養着民營企業,解決了民營企業的急難愁盼。以江西省爲例:新餘市探索推行“工博士”服務團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德興市強化“全生命週期”護企暖風,吹活民營經濟“一池春水”;廬山市打好金融“組合拳”紓解企業“融資難”……一系列強有力的新政策新舉措,讓真金白銀的好政策成爲民營企業的“及時雨”,滋潤着民營企業的發展土壤,讓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更足、動力更強。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帶來新機遇。譬如,民營企業提供了全國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了全社會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90%的高新技術企業;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擁有有效專利66.67萬件,較上年增長9.39%,有創新研發投入的企業4342家,佔31.3%。
一組組喜人的數據,是中國民營經濟穿越風雨、高歌猛進,實現規模壯大、實力躍升的有力體現,讓民營經濟這根“毛細血管”在科技創新中破浪前行、行穩致遠,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民營經濟活力強,中國發展底氣足。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經成爲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厚植家國情懷,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弘揚企業家精神,堅守主業、做強實業,競逐新領域、新賽道、新業態,就一定能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穩健,呈現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生動發展新局面,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民營經濟新的更大的貢獻。
江西新聞客戶端《紅土評論》欄目投稿方式:
1.在應用市場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江西新聞”App;
2.App內點擊“我的”-“新聞報料”,按流程投稿。歡迎各位評論員踊躍投稿!
注意:
所有來稿僅接受原創內容及一手消息投稿,嚴禁抄襲剽竊、一稿多投。文章內容相似度達20%以上按抄襲處理,一經發現將予以刪稿,並永久拒絕刊發其作品。
編輯:李思成
複審:陳雙雙
審籤:張海光
[編輯:李思成] 江西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