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桂聲網評:倡導文明婚俗,促進家庭和諧

(原標題:【地評線】桂聲網評:倡導文明婚俗,促進家庭和諧)

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此次修訂在優化服務流程、強化權益保障、推動文明婚俗等方面推出多項創新舉措。《新條例》增加婚姻家庭服務工作內容,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強綜合性婚姻家庭服務指導工作和婚姻家庭輔導服務體系建設,倡導文明婚俗,促進家庭和諧,引導樹立正確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

婚姻是社會的基石,家庭是文明的細胞。近年來,各地採取一系列措施推進移風易俗,抵制高額彩禮、引導婚俗新風的效果正在逐漸顯現。然而我們也應清醒認識到,當前高價彩禮、鋪張攀比、形式主義等陋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既加重年輕人經濟負擔,又模糊婚姻的情感內核。全國婚俗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農村平均彩禮達12.8萬元,相當於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倍。此外,繁瑣的儀式也使得婚禮淪爲表演秀場,新人疲於應付繁複程序。更爲嚴重的是,一些地區殘留的陋俗仍固守性別偏見,將女性物化,將婚姻變成一場交易,這種與現代文明相悖的觀念嚴重阻礙社會進步。此次,《新條例》首次將“治理高額彩禮”寫入法規,規定地方政府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公衆樹立正確婚戀觀,倡導簡約適度的婚俗文化,推動移風易俗。

從政府主導的服務網絡夯實制度基礎,到專業化的輔導體系提供智力支撐,再到價值引導工程重塑文化共識,《新條例》構建起“三位一體”的文明婚俗推進體系。通過設立婚姻家庭服務指導中心,將婚姻服務從登記環節延伸至全生命週期管理,形成婚前教育、婚中調適、危機干預的完整鏈條。這種制度設計跳出了簡單禁止陋習的管制思維,轉而通過服務供給培育現代婚姻文化,實現“疏堵結合”的治理升級。《新條例》聚焦社會痛點,將婚姻家庭服務指導納入《新條例》,有利於引導建立和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

構建現代婚姻服務體系,需要從服務主體、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等方面打造多維度支持網絡。服務主體上,要建立政府主導、專業機構協同、社區託底的三級架構,民政部門統籌資源配置,心理諮詢師、法律顧問等專業力量提供技術支持,社區網格員開展日常關懷。服務內容上,既要開發標準化的婚姻質量評估工具,也要設計個性化的輔導方案,針對不同羣體提供差異化服務。服務方式上,要不斷創新“互聯網+婚姻服務”模式,通過在線課程、智能諮詢平臺擴大服務覆蓋面,尤其注重向縣域及農村地區延伸。

將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寫入《新條例》,無疑是此次修訂的一大亮點,爲婚姻關係的穩定與幸福增添了重要保障。這需要從教育層面、傳播層面、文化創新方面等進行系統化的價值重構,培育新型婚姻家庭文化。教育層面,要將婚戀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學階段開設情感管理課程,高校設置婚姻家庭選修模塊。傳播層面,要構建全媒體宣傳矩陣,運用微電影、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傳播健康婚戀觀。文化創新方面,要推動傳統婚俗的現代化轉型,保留文化精髓的同時剔除糟粕,設計既有文化底蘊又符合現代文明的婚禮範式。此外,對於生育觀引導,應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支持系統,通過政策組合拳平衡家庭發展需求與社會人口戰略。

文明婚俗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當制度保障、專業服務與文化培育形成合力,婚姻才能真正迴歸情感本質,家庭方能成爲滋養文明的沃土。(黃宗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