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環境有利無息資產 國際投行喊金價挑戰4000美元

▲黃金示意圖。(圖/路透)

記者巫彩蓮/臺北報導

近期金價挾美國就業數據不振,強化聯準會降息預期而一舉突破3300至3500美元區間,來到3600美元,國際投行亦普遍樂觀看待黃金後市,評估強勁氣勢可望直攻4000美元大關。

黃金價格自8月底突破四個月盤整區間,9月8日每盎司衝破3600美元,創歷史新高,法國巴黎銀行指出,金價漲幅主要受到四大因素支撐:一是美國就業數據疲弱,降息預期升高;二是地緣政治與財政不確定性加劇,避險需求增加,尤以美國關稅政策混亂、聯準會獨立性受到政治干預,及財政赤字擴大爲主要風險;三是全球央行增持黃金,分散美元資產風險;四是降息環境下美元走弱,而低利率環境有利黃金和白銀等無息資產,對黃金的看法從「中性」轉爲「正面」,並將12 個月目標價從3500美元調升至4000美元。

無獨有偶,高盛、摩根大通等機構也看好黃金後市,均認爲2026年金價有望衝破4000美元關卡,高盛還認爲,若目前投資於美國公債的27兆美元中有1%資金進入黃金市場,金價不排除觸及5000美元。根據彭博數據(截至9/12),富時金礦指數成分股淨利率已從1Q23的約10%顯著提高至2Q25的24%,至4Q25還有望進一步提升至29%,2026年底再提高至31%。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在川普關稅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仍存、聯準會降息預期發酵、美元資產吸引力下滑、央行儲備資產多元化、黃金傳統旺季即將到來等多元因素支持下,金價有望維持高檔水準,即使出現回檔,上述任一因素均會提供強力支撐,中長期來看,只要這些因素不退,黃金仍將持續受到青睞,金礦股亦可望持續受益於高金價並提升獲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