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夯 eVTOL陸企海外接單量新高

圖/中新社

今年以來eVTOL企業意向訂單量

隨着大陸大力推動低空空域改革與通航產業升級,「低空經濟」正成爲當前最受矚目的新興領域之一,不僅全產業鏈加速發展,也愈加受到海外關注。陸媒統計,光是今年以來,大陸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企業總計已接獲逾1,500架的意向訂單,熱度持續升溫。

證券時報報導,中國低空經濟聯盟理事長羅軍表示,eVTOL之所以備受市場青睞,在於其具備起降便捷、綠色環保、運行成本低等多重優勢,特別適合在城市及近距離區域中進行人員與貨物的快速運輸,成爲低空飛行的技術主力,也被視爲未來「空中計程車」的核心支撐技術。

羅軍分析,據官方規劃,從2025年下半年起,eVTOL將展開密集試飛。至2027年,部分大型城市有望實現商業化運營;2030年預計大城市將全面進入低空經濟時代,eVTOL逐步進入民用市場與家庭應用,真正落實「空中出行日常化」。

市場也嗅到了低空經濟的商機。近日舉辦的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上,大陸eVTOL產業捷報頻傳,製造商沃蘭特宣佈簽下高達17.5億美元的海外訂單,創下大陸eVTOL產業海外交易規模新高紀錄。第一財經統計,今年以來,大陸eVTOL企業已經收到了超過1,500架的意向訂單,顯示行業正加速起飛。

但熱潮背後,行業仍面臨諸多實質挑戰。eVTOL要實現商業化,需取得「適航三證」: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與單機適航證(AC),這一流程往往需3至4年、耗資人民幣(下同)十幾億元。

目前,僅有億航智能和峰飛航空旗下的產品獲得「適航三證」,絕大多數企業仍處於研發或試飛階段。除此之外,真正具備穩定商業模式的企業仍屬少數。證照限制之外,飛手短缺、飛控穩定性不足、作業精度無法滿足等技術門檻仍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