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輿情處置指北

這是一篇實務“指引”,發佈於2022年11月,是的,天天有新聞的那段特殊時期。

最近有不少領薪的網評員到訪本號,言辭粗鄙,水平堪憂,民斯基遂再推送,各位來都來了,可順帶學習。

當下,越來越多的基層單位消耗經費,參加所謂的“輿情處置”培訓,訂閱各種所謂的“輿情監測”報告,採購各種數據平臺應用, 此番使用公帑預算, 難免有 “取之於民,用之御民” 之嫌。 其實輿情處置沒那麼複雜,來來回回就那幾個招式。於此 宣貫 ,只言 精髓 ,盡是乾貨, 天災人禍,均可適用。

起手開始:

第一式 “緩”

這個“緩”有兩個方面,一是,節奏要緩;二是,規模要緩。

首先評估傳播影響面,如“兩微一抖”都還未出現大規模傳播,須先摁住知情人士,講好條件,做好安撫,控制知情和傳播範圍。

接着評估事件傷亡受損情況,如果構成“特別重大”,切記,對外不要一次性釋放所有的事實與數據,避免形成“民怨洪峰”。

可多報傷,少報亡,多報經濟損失,多體現領導關心。

說多肯定錯多,還容易被抓住紕漏,所以通報儘量簡單,通稿儘量簡短,更新儘量高頻,隨機應變。

第二式 “穩”

即使泰山崩於前,也要不動聲色,剪輯要留意,千萬不要被外界看到領導束手無策的場景。

新聞發佈會要主動開,一定要照本宣科念稿子,不要隨性發言,避免被“別有用心”的媒體過度解讀。

如有意外非安排的提問,一定要答非所問,不要給對方可乘之機。

如果需領導到現場去應對,一定要背熟臺詞,不能念稿,不要忘詞,最好拿個手提擴音喇叭,體現親民形象。

不要到沒有封控和預演的區域,避免出現不可控的場面。

領導穿着一定要樸素,端莊穩重,妝容不宜過於精緻,出鏡不穿名牌,不戴名錶,最好還能掛點熬夜勞作的疲態。

第三式 “消”

如自媒體已經開始發難,需第一時間消除傳播源頭,找到“首發”,請求下網。

如對方拒絕,來不及或者不想走程序,可有效使用“手動”功能。

如持證媒體來了,吃好喝好招待好,把稿子消滅在萌芽狀態,或安排付費通稿。

如是外媒,用盡一切手段,竭盡所能,圍追堵截,讓其無功而返。

如國內見報,找朋友,找熟人,找主管上級,溝通撤網。

第四式 “擾”

如果形成特重大輿情,需緊急向上尋助。

常規戰術,不能直面衝突,儘量迂迴牽制,分散聚焦,遷怒於人。

適時發佈其他公衆人物的負面新聞,最好是網民熱衷的花邊私生活類,

可讓所有主流媒體同步發聲,切換熱門話題,必要時使用“大規模殺傷性”的全面刷屏,達到碾壓式的絕對火力優勢。

對影響社會大局的事件,申請調動各方,可堅決果斷使用有效的技術手段。

如果有海外媒體、政客跟進評議,可趁機將事件定義爲境外勢力的教唆慫恿,在到愛國主義的語境裡,讓負面言論無立足之地。

第五式 “卸”

如果有民衆仍持續追究,或對領導進行追責,可將責任往下層層遞解,

責任可落至級別最低的基層,如社區、村鎮、派出所、城管、輔警,甚至外包臨時工、電焊工,儘量追責體制外的人員,可減少體制的承責壓力;

如有人仍念念不忘,必要時讓基層管理人員出面道歉,並作暫時免職處理。

事故調查儘量專業化“精準”表達,激發點能最終追溯至插線板、剎車板、煤氣管道,那是更好,強調自然力量的不可抗力,歲月腐蝕,雨天路滑等等,解釋時具體講解其化學作用或物理運動,儘量平鋪直述,娓娓道來,體現調查的務實與紮實。 有 時,也可以讓死者承擔部分責任,比如強調 其自身能力缺陷 等方面 。

第六式 “導”

如以上招數用盡,輿情仍未得以控制,需考慮“泄洪”疏導,先正面承認民衆自發行爲有一定的合理性,滿足部分訴求與主張,安排場合進行情緒釋放,再組織官方的悼念儀式,同時宣揚事件中的英雄事蹟,突出先進人物,隆重追授表彰。

儘量採用當事人家屬的角度陳述,營造感動氛圍;如果還有事件倖存概率,一定要讓主事領導親自參與救援,現場指揮製造勝利,以感恩之情壓制傷亡的悲情。

如確認事件禍首僅爲底層勢力,與地方無其他勾連,則要高調嚴打,重拳出擊,順勢整治,讓民間積怨得以宣泄。

時刻關注網絡動向,對發文開啓評論精選,或組織團隊跟評,始終牢牢把控“真相”的解釋口徑。同時,靈活調動司法手段,堅決打擊“謠言”。

第七式 “等”

相信時間的力量,此時無招勝有招。

民衆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極其有限,喜新忘舊,下週新的事件,外地新的事故,應會快速淡化當前熱點。

此時,無需任何動作,只需靜靜等待事件從網絡世界消失,輿情壓力便會煙消雲散。

以上便是今年的 <地方輿情處置指北> ,

僅供參考,酌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