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人轉行路:有的風光,有的栽坑!

房地產行業這幾年真不好過。

2019年,全國房地產從業人員還有293.7萬,到了2024年,只剩200萬出頭,少了93.7萬人。數據冷冰冰,但微信朋友圈一翻,就知道多少人捲鋪蓋走人了。

有人賣保險年入百萬,有人創業風生水起,也有人混成了騙吃騙喝的混混。這條路,有人走得穩,有人崴了腳。

行業一垮,飯碗就丟。2020年到2023年,房企從業者少了89.9萬,降幅31%。沒項目可做,工資一停,家裡就亂套。男人失業一年,離婚率能衝上85%。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坐吃山空。

武漢一位地產老炮兒吐槽,四五十歲的老油子滿嘴跑火車,張口閉口大項目,最後蹭頓飯還要借兩百塊打車錢。這種人不是個例,朋友圈裡隨手一翻,就能揪出幾個硬蹭飯局的主兒。

以前騙子還裝裝樣子,現在連公交卡都懶得充,張嘴就要錢投資。臉皮厚成城牆,功夫倒是練到家了。

轉行路子五花八門。保險是頭號熱門,地產營銷那套忽悠本事正好用上。聽說幹得好的年薪幾十萬,連香港明星都下場搶飯碗。新能源也不賴,光伏電站、綠色建築項目遍地開花,有房企高管直接跳槽當項目開發頭兒。

自媒體更簡單,拍視頻寫文章就能變現,地產策劃客研紛紛改行當博主。但更多人選擇硬核創業——賣滷菜的開遍街頭,送外賣的跑斷腿,連賣烤腸的攤子前都站着前監理工程師。

河北一位老哥轉行賣煎餅,選址沒選好,客流量上不來,天天愁得掉頭髮。山東有人開三家正新雞排店,今年關了一家,勉強餬口。

成功案例不是沒有。

曉彤原是千億房企客關主管,失業後轉行賣保險,三個月就登上業績榜。985碩士生幹這行不跌份,她說比地產自由多了。

Vikki更猛,從房企品牌負責人裸辭創業,快餐店首年營收500萬,還被天使投資人追着投錢。還有位H君,從客研跳槽做自媒體副主編,業績直接量化,再不用看營銷總臉色。

最絕的是Anna,被裁三次後自學塔羅牌,諮詢費從29塊漲到199塊,前領導都來找她算命。這些人靠的是真本事,不是靠吹牛借錢。

但歪門邪道也不少。有人拿假項目圈錢,開個空殼餐廳忽悠人投資,賬目一塌糊塗。天津一位投拓老手搞平行進口車,結果墊資太大回款慢,資金鍊差點斷掉。

更噁心的是直接借錢不還——手機欠費、房貸逾期、彩票中獎,藉口花樣百出。河北滄州一位營銷總轉行做裝修代理,被曝合同詐騙,客戶押金打了水漂。還有搞金融貸款的,拉人投挖礦、虛擬貨幣,提成賺飽就跑路。

北京一位地產高管甚至轉行殯儀館搬屍工,寫連載文章博眼球,被罵消費苦難。騙子爲什麼多?賺過快錢的人忍不了慢錢。以前介紹個總包業務就入賬十萬,現在開滴滴報個車牌號都覺得憋屈。

好日子過慣了,苦日子熬不住,乾脆鋌而走險。

轉行成敗,關鍵在腳踏實地。搞養殖、開奶茶店、做跨境電商——182個案例裡,活下來的都是肯吃苦的。

河北一位土建工程師轉行裝修,頭兩年賠個精光,第三年才穩住客源。遼寧大叔養海蔘,產品不賺錢就搞附加服務,硬是撐住了。但考證掛靠、做小額貸這些捷徑,多半是坑。

河南一位地產法務搞企業信用修復,上月毛利潤170萬,但抖音推廣費吃掉一大半,實際賺多少隻有他自己知道。新能源看着風光,可安徽一位轉行光伏的投拓透露:“卷得要命,墊資壓力比地產還大。”

這波轉型潮給所有人上了一課。天津一位地產人移民悉尼幹開發,直說比國內輕鬆;河北大哥考進雄安新區事業編,終於不用提心吊膽。

但更多人還在掙扎——王明原是地產工程主管,失業後幫老婆打理教培機構,自學拍視頻拉客,自嘲“半個營銷人”,心裡還是想回去搞工程。行業不會消亡,只是換種活法。

2024年統計公報顯示,房企人員數觸底200萬,但養老、文旅、智慧城市等新領域冒出崗位。死守地產思維不行,硬蹭騙錢更可恥。手裡有技能,兜裡纔有活錢。賣保險不丟人,當騙子才真糟踐“地產人”仨字。

路是自己選的,栽坑還是翻身,全看腳踩得實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