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竄紅 西方專家警告1事:對陸科技認知極其有限

DeepSeek竄紅,西方專家警告:顯示西方對陸科技認知極其有限。(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進入2025年以來,隨着中國人工智慧(AI)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震動整個行業,以及人工智慧行動峰會上週剛剛在法國巴黎舉行,AI技術成爲全球熱議的熱門話題。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當地時間2月17日報導,在此次峰會中的一系列採訪中,衆多頂級科技界高管表示,來自中國大陸的DeepSeek所展現出的技術進步表明,在中美AI競爭方面,一場真正的較量已經打響。多家科技公司的領導者認爲,DeepSeek的橫空出世表明,在AI創新方面,中國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參與者。

加拿大諮詢公司「地緣政治商業」(The Geopolitical Business)的創始人阿比舒爾·普拉卡什(Abishur Prakash)指出,DeepSeek的出現顯示出西方對於中國的理解認知「極其有限」,「美國自認爲的全球科技領導者地位已不再爲人們所接受。」

「這就是新現狀,即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差距幾乎在一夜之間縮小了,但這並非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多年來進步的結果。」他提醒道:「如果說西方能夠從中吸取到什麼教訓的話,那就是他們對於中國的瞭解極其有限——我們根本無法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今年1月,DeepSeek發佈的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使用由英偉達H800 GPU驅動的數據中心進行訓練,僅用兩個月就完成了訓練,成本爲550萬美元,僅爲OpenAI等美國公司所花費金額的一小部分。卻實現了足以匹敵美國頂尖AI模型的效果,震撼業界的同時引發多國關注,尤其是美國。

OpenAI首席全球事務官克里斯·勒哈恩(Chris Lehane)向CNBC坦承,DeepSeek先進的低成本模型,證明中美之間在AI領域存在着非常真實的競爭。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能夠大規模地建造這類AI模型。」勒哈恩巴黎人工智慧行動峰會間隙接受採訪時說:「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能夠大規模地發電。你必須像這樣去思考這個問題。」

他很嚴肅地說:「對我們來說,DeepSeek真正強調和重申的一點是,這是一場非常真實且利益攸關的競爭。」

報導稱,無論是DeepSeek開源、低成本、低能耗等特點,還是可匹敵OpenAI同類模型o1的高性能,這些都讓專家們對過去幾年西方盛行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即出口限制使得中國公司難以獲得更先進的英偉達(NVIDIA)圖形處理器(GPU),導致中國在AI發展上落後於美國。

不可否認,GPU對於訓練和運行AI應用至關重要,因爲它們在並行處理方面表現出色,這意味着可以同時執行多個計算程式。

此外,社交網站LinkedIn聯合創始人、矽谷風險投資公司格雷洛克(Greylock Partners)合夥人裡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坦言,DeepSeek-R1大模型也是一個「可信且可行的模型」。

「美國與中國的AI競爭正在進行中。」他補充稱,DeepSeek最新大模型的出現是「一樁大事件」,意味着「競賽已經開始」。

儘管這些業內人士都對DeepSeek予以了高度關注,但CNBC指出,從AI領域高層管理者的態度來看,他們當前還不認爲DeepSeek會立即給OpenAI和Anthropic等美國AI公司帶來實質性的威脅。

比如,美國AI初創公司Anthropic首席執行官達里奧·阿莫迪(Dario Amodei)上個月月底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他並不認爲中國的DeepSeek是「對手」,但他認爲,在AI領域的出口管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此外,雖然一些專家們普遍認爲DeepSeek在AI方面的進步令人印象深刻,但部分人士卻對該公司有關耗費較低成本的聲明表示懷疑,甚至像此前OpenAI所聲稱的那樣,再度提及所謂「模型蒸餾(Model Distillation)技術。

「事實上,市場上圍繞DeepSeek的大部分擔憂都是沒有根據的。」霍夫曼認爲:「它仍然需要大型模型,它是從大型模型中提煉出來的。我認爲每個人都應該接受到的簡短訊息是:競賽開始了——但大型模型仍然很重要。」

「爲什麼中國科技不斷讓西方驚歎?DeepSeek是中國震驚美國科技巨頭的最新產品,但這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當地時間1月30日,彭博社以此爲主題撰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在DeepSeek近期掀起一陣熱潮之際,冷靜檢討這對於中美兩國,乃至全球科技產業發展格局的影響。

文章認爲,DeepSeek顛覆了美國科技精英們許多根深蒂固的舊有認知偏見,過去美國社會長期存在陰險狹隘的科技例外主義和仇外心理,且一直無法真正準確地理解中國。正當中國科技人才銳意進取之際,一些美國政客和企業仍在潑灑「抄襲」和「安全風險」的髒水,殊不知近年來矽谷已形成模仿中國競品的趨勢,一些產品比較之下已落後數年。

英國《金融時報》同日也撰文指出,國外對中國「刻板印象」太深,中國早已成爲全球軟體超級大國,不但在電子商務和數位金融服務方面超越了西方,在AI領域也投資巨大。文章認爲,DeepSeek打破了美國科技寡頭的傲慢,加劇了全球競爭格局,甚至可能造就「中國創新、美國模仿」的全新局面。

就在中國科技全面崛起之際,還是有許多人無法接受中國人有能力真正實現創新的現實,仍就抱持多年來的偏見而不放。在目睹西方仍執迷於「潑髒水」、「貼標籤」、「扣帽子」之後,彭博社告誡稱:「西方越是不願拆除在理解中國時的那一道壁壘,未來就越會被殺得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