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阿里雲AI編程能力進化,全球科技巨頭密集投入 爲何AI編程是AI領域最具確定性高增長賽道之一?

8月21日,DeepSeek正式上線DeepSeek-V3.1,支持多種Code Agent框架,開發者可以自己搭建智能體,官方將之稱爲邁向Agent時代的第一步。

同時,DeepSeek-V3.1-Thinking在Aider編碼測試中,拿下了76.3%高分,遠超Claude 4 Opus、Gemini 2.5 Pro(0325)。

8月22日,阿里巴巴面向全球用戶發佈了Agentic編程平臺Qoder。Qoder集成了全球頂尖的編程模型,提供上下文工程能力,可一次檢索10萬個代碼文件。基於強大的編程智能體,可實現AI自主研發,大幅提升真實軟件的開發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月前,阿里開源AI編程模型Qwen3-Coder。

放眼海外,2025年AI編程賽道競爭也尤爲激烈。據此前媒體報道,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AI編程獨角獸至少有7家,總融資已超240億元人民幣。OpenAI、Anthropic紛紛捲入。

爲何科技企業如此青睞AI編程?東吳證券近期研報分析,AI編程是當前人工智能領域最有用、用戶最願意付費且增長最快的應用方向之一。它並非簡單的提效工具,而是重塑軟件生產關係的新基建。

角逐AI編程賽道

繼字節跳動推出AI編程助手Trae、騰訊發佈CodeBuddy和百度的Comate之後,阿里巴巴推出全新的AI編程工具Qoder,意味着三大巨頭BAT終於在AI編程這個新戰場上齊聚。

而DeepSeek此次的更新,編程能力也成爲升級重點,相關評分較先前版本有較大提升。在代碼修復測評SWE與命令行終端環境下的複雜任務(Terminal-Bench)測試中,DeepSeek-V3.1相比之前的DeepSeek系列模型有明顯提高。

2024年下半年至今,AI編程成爲全球大模型落地最狂熱的賽道之一。

“效率提升5倍,如同從騎自行車切換到坐高鐵。”這種“高性價比替代”屬性,推動海外市場涌現出一批估值超10億美元的AI編程獨角獸,資本涌入規模達240億元人民幣,競爭從產品功能比拼升級爲生態控制權爭奪。

Anysphere的崛起則堪稱賽道傳奇。這家2022年成立的初創公司,憑藉AI原生IDE產品Cursor,僅用三年就從默默無聞到估值近百億美元。

Cursor的核心突破在於顛覆傳統編程模式,背靠Claude強大基座模型,它不再侷限於GitHub Copilot的“代碼補全”功能,而是通過自然語言對話預測開發者需求,自動完成代碼生成,這種被稱爲“氛圍編程”(Vibe Coding)的體驗,讓其快速積累約3萬名企業客戶,其中包括OpenAI等科技巨頭,年化經常性收入(ARR)突破5億美元,成爲全球最熱門的AI編程工具。

除Anysphere外,海外AI編程獨角獸陣營已形成梯隊。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6月,估值超10億美元的企業至少有7家。

開源生態下,國產AI編程如何突圍?

在全球AI編程競爭中,國內科技企業已形成“性能追趕、生態協同、全棧佈局”的獨特優勢,從模型到應用、從基礎設施到開源生態,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力。

在覈心性能上,Qwen3-Coder比肩Claude 4,DeepSeek-V3.1登頂開源編程第一,打破了此前海外模型在編程領域的主導地位。更關鍵的是,國內企業採取“開源策略”:Qwen3-Coder採用Apache 2.0協議,允許免費商用,開發者可基於其二次開發;DeepSeek-V3.1在Hugging Face開源Base與推理雙版本,降低使用門檻。這種策略吸引全球開發者參與生態建設。

科技巨頭們發力AI編碼賽道的意義在於,如果未來機器能完成人類80%以上能力,那麼Coding AI是AGI的基礎。科技巨頭們押注AI編程不僅是爲了“寫代碼更快”,而是爲了在下一輪全球算力和AI競爭中佔據高地。Coding AI將成爲新一輪AI敘事的起點。

AI編程也成爲當前人工智能中增速最快的賽道之一,其邏輯在於底層模型的持續進步直接提升產品體驗,而領先應用已開始利用寶貴的交互數據反哺模型優化,形成“模型-產品-用戶-數據”的正向循環。同時,開發者社區的口碑效應結合產品驅動增長(PLG)模式,實現了高效的病毒式傳播。

民生證券研報分析表示,以通義千問爲代表的國產大模型市佔率持續提升。在OpenRouter上,通義千問在AI編程領域市佔率從5%(7月下旬)已經提升至22%(8月中旬)。AI編程目前已經成爲AI最先落地的核心應用之一,國內外多個科技巨頭推出AI編程相關產品,AI或將率先顛覆它的“創造者”——AI編程。國產開源大模型的持續進步,有望成爲國產IDE加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東吳證券分析師則認爲,當AI將軟件開發的成本和門檻降至極低時,大量過去因成本過高而被壓抑的個性化軟件需求將被釋放,催生出一個遠超存量市場的龐大衍生經濟。“我們測算,增量市場的潛在規模高達150億美元(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