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總理訪英 簽80年來首份友好條約 有助重啟英與歐盟關係

德國總理梅爾茨(左二)17日抵達英國倫敦並會晤英相施凱爾(右二),兩人簽署首份雙邊「友好合作協議」,是自1945年以來兩國簽署最重要的協議。(歐新社)

德國總理梅爾茨17日抵達英國倫敦並與英國首相施凱爾舉行會晤,兩人除討論烏克蘭戰爭與打擊非法移民等議題,還簽署內容涵蓋移民、商業及國防的雙邊「友好條約」(friendship treaty)。英國廣播公司(BBC)說,這是兩國自1945年以來所簽署最重要的協議。另外,面對俄羅斯威脅與對美國安全承諾疑慮的升高,德國希望未來能納入英國核子保護傘;專家指出,歐洲若要建立共享核嚇阻機制,仍須克服多重障礙。

施凱爾說梅爾茨來訪是英國的榮幸,還說友好條約是兩國簽署這類條約的第一份,證明「我們目前關係的緊密程度」,是「一份我們會更加緊合作志向的聲明」。

梅爾茨則「意外」這是二戰以來英德簽署的首份條約,還說英國曾在歐盟,但「如今我們發現這還不夠,所以我們必須在這方面做更多」。

BBC報導,爲呼應梅爾茨訪英,德國宣佈將對英國展開總金額約2億英鎊(約2.6億美元)的商業投資。德國國防科技企業STARK宣佈將在英國西南部斯文敦設立首間海外工廠,將創造100個工作機會。

除國防外,該條約還包括一項協議,將在兩國之間建立一條新的直達鐵路,並共同打擊非法移民。這是英相施凱爾整體移民政策的一環,旨在降低赴英尋求庇護者人數,以遏止民粹政黨英國改革黨(Reform UK)的聲勢擴張。

路透報導,這是梅爾茨上任以來首度訪英,有助重啓英國與歐盟的關係。

中央社報導,德英簽署友好條約,也將強化雙邊國防合作。面對俄羅斯威脅與對美國安全承諾疑慮的升高,德國希望未來能納入英國核子保護傘;專家指出,歐洲若要建立共享核嚇阻機制,仍需克服多重障礙。

根據德國外交部說明,這份德英友好條約是兩國自2024年秋天啓動談判後的成果,涵蓋國防、移民與科技等領域。其中一項重點爲軍事協助條款,明定雙方若遭外來攻擊,將互相提供支援。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所長史瑞爾(Ben Schreer)指出,德國若要納入英國覈保護傘,仍面臨重重挑戰,包括英美協議限制、核武使用決策機制尚未釐清,以及出兵與門檻條件的設計。當前德國參與北約核共享機制,雖由空軍配備美製核彈,卻無核武指揮權。

德國總理梅爾茨(左)17日抵達英國倫敦並會晤英相施凱爾,兩人簽署首份雙邊「友好合作協議」,是自1945年以來兩國簽署最重要的協議。(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