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總理到訪英國簽署“友好條約” 難掩現實分歧
7月17日,德國總理默茨訪問英國倫敦,並與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會談,兩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了《肯辛頓條約》,涵蓋了多領域合作。
默茨本次訪問英國,也是他就任以來首次對英國進行訪問。除了強化德英雙邊合作之外,默茨此行也釋放出英國脫歐之後,德英重新確定戰略關係的信號,兩國正在藉此契機尋求在貿易、科技、移民以及安全等領域的深化合作。
在聯合新聞發佈會上,默茨與斯塔默一致表示,英國和德國將以更緊密的夥伴關係共同應對國際上日益嚴峻的挑戰。移民治理也成爲重點議題,英德兩國領導人承諾,將聯手打擊非法移民,尤其是通過英吉利海峽偷渡的非法移民。英德之間還計劃建設一條新的直達鐵路,以方便旅客頻繁往返兩國。同時,英德雙方在人工智能、清潔能源與國防科技領域也將展開更大力度的交流與合作。
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 這份協議將在17個主要項目上展開切實合作,改善兩國人民的生活,所以這是一份歷史性的協議。
分析認爲,在"歐洲戰略重塑"語境下,本次訪問被視爲德英關係回暖的標誌。但《肯辛頓條約》這一"友好條約"的簽署仍無法掩蓋英國與歐盟之間的分歧。
東方衛視駐歐洲記者陳彬表示,儘管《肯辛頓條約》的簽署,在外交層面具有象徵意義,但其背後的結構性分歧、財政約束以及歐洲安全格局的變化,決定了德英合作仍處在"政治意願"和"現實困境"的拉鋸中。
還有輿論指出,所謂"友好條約"的核心實爲一項大型軍備合作協議,可能加劇地區軍事緊張局勢。
陳彬表示,條約中涉及的聯合研發項目、軍事技術共享,與北約框架下的協同擴軍,預示着未來數十億歐元的軍費投入,這不僅可能加劇歐洲在俄烏衝突中的軍事角色,也意味着德英兩國將長期揹負持續增加的防務預算。
看看新聞記者: 陳彬
編輯: 杜吉
責編: 浦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