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全球應攜手開創新型自由貿易模式
參考消息網8月8日報道 德國《明鏡》週刊網站8月6日發表題爲《更好的時代,但沒有特朗普》的文章,作者是烏爾蘇拉·魏登費爾德。文章摘編如下:
瑞士政府領導人正在爭論是誰搞砸了美國關稅問題。愛爾蘭政要們則在擔憂美國科技巨頭還能在這座綠色島嶼上停留多久。而德國汽車製造商接連傳來壞消息,凸顯出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是多麼糟糕。
歐洲正與特朗普總統治下的美國角力。事實是:自由貿易已死。但新的口號必須是:自由貿易萬歲。如果不是與美國,那就與其他所有國家開展自由貿易。
全球貿易並非一方付出另一方獲益的零和博弈。交換是爲了所有人的福祉:商品不僅要在生產成本最低的地方生產,也應該由最擅長生產的人來開發並推向市場。
這帶來了有利條件下的增長和進步。那些用不斷增加的壁壘阻礙這種交換的人最終只會得到一種結果:劣質商品將在本國以更高的價格出售。所謂的國內經濟保護和鉅額關稅收入的代價必將由本國民衆買單。
關稅會漲還是會降?沒人知道會發生什麼;如果會發生點什麼,也不知道會在何時發生。美國市場的額外關稅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下調甚至完全取消。或許也會上漲。某些產品的關稅可能會有所減免,但也可能像目前印度和巴西那樣面臨新的關稅威脅。
如果情況好於預期,人們仍可以爲貿易關係改善和美國與德國友誼復甦而歡欣鼓舞。如果情況變得更糟,那麼在此期間考慮其他選擇也是件好事。
因爲德國並非唯一承受商業模式壓力的國家。其他國家也面臨着類似的嚴峻處境。它們都曾相信,全球經濟的專業化分工將惠及所有人,沒有人會真正破壞這套體系。現在,它們必須在沒有最重要盟友的情況下將這一信念付諸實踐。
出路何在?歐洲不應陷入友誼破裂的痛苦之中,也不應沉溺於不切實際的復仇幻想,而應展現開放型經濟體的發展前景是多麼光明。
當前受衝擊最嚴重的國家更應向全球其他夥伴伸出橄欖枝,可共同開創一種新型自由貿易模式。允許第三方加入的開放式貿易協定、低壁壘和可靠的供應鏈可以促進高效、去官僚化的商品與服務流通。這些遭受重創的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性足以讓它們成爲有吸引力的夥伴。它們足夠可靠,能夠制定新的規則,從而制定對第三方同樣有吸引力的標準。它們面臨着巨大的行動壓力。
它們必須證明,自由貿易在今天仍然優於保護主義。(編譯/聶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