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美對全球經濟構成四重威脅
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道 德國《商報》網站4月24日刊登題爲《爲什麼美國對全球經濟構成四重威脅》的文章,作者是馬丁·格賴弗。文章摘編如下:
斯蒂芬·米蘭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經濟政策背後的首席經濟學家。在23日於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會議上,他表揚了自己的總統。米蘭熱情地說,特朗普正在“建設美國有史以來最好的經濟”。
參加IMF會議的其他國家則持不同看法。自4月2日以來,特朗普的關稅戰震驚了盟友,導致金融市場陷入混亂,全球經濟也跌入谷底。德國央行行長約阿希姆·納格爾將這一天描述爲“結構性破壞”。
然而,IMF春季會議表明,不僅美國的關稅政策給全球經濟帶來負擔,此外還有其他擔憂。恰恰是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已經對全球經濟構成四重威脅。
威脅1:美國的高額債務
美國的債務水平特別高。IMF預計,到2027年美國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增至125%。去年,美國預算赤字率已達7%。但就在最近,美國國會決定在未來10年內將聯邦赤字增加5.8萬億美元。特朗普還計劃利用這些債務爲總額達4.5萬億美元的大規模減稅計劃提供資金。
而且,由於特朗普宣佈加徵關稅,美國承擔新債務的成本(國債收益率)幾十年來首次上升至近5%。僅明年一年,美國就必須爲9萬億美元到期債務再融資。如果美國必須爲此支付更高的利率,那將進一步推高債務,從而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動盪。
威脅2: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給金融市場,也給實體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在IMF會議上有很多人談到,不確定性已經成爲“一種經濟現象”。
德國財政部長約爾格·庫基斯在IMF會議上警告稱,美國關稅造成的高度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投資和消費決策的全面延遲”。
威脅3:對全球金融架構的質疑
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在華盛頓首先想談論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他在新聞發佈會開始時表示:“我想再次強調IMF和世界銀行的重要性。我們都瞭解IMF和世界銀行過去和現在對我們的意義。”
德國央行行長的這番發言並非偶然。目前,人們正在認真地猜測美國是否會退出IMF和世界銀行。這是與特朗普關係密切的智庫傳統基金會在其“2025計劃”中提出的建議。
據稱,IMF一些成員國已經向美國政府表明,一旦這種情況發生,IMF就不能繼續把總部設在華盛頓。這樣一來,總部就必須搬遷到比美國擁有更多投票權的國家之一。這個國家要麼是日本,要麼是中國。
威脅4:不再可靠的夥伴
IMF會議的許多與會者擔心一個根本問題:在西方盟友眼中,美國已完全不再是可靠的夥伴。特朗普在會議期間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特朗普先是說,他期待與中國就關稅爭端達成協議,但沒過幾個小時,他就又否認了這一點。
春季會議的與會者在華盛頓表示,特朗普在幾乎所有議題上的表現都是如此。IMF圈內人士說,他們對美國政府打算做的事情幾乎毫無頭緒,也不知道它是否仍會履行協議。一位官員稱:“這可能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也是最讓人苦惱的。”(編譯/宋羽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