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失去優勢!陸企在車用零組件市場崛起 未來幾年將超越
大陸已躍升汽車製造強國。(中新社)
據德國慕尼黑「墨丘利報」報導,在全球對比中,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正在失去競爭優勢。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在未來幾年內將超越德國,取得更高的市佔率。
汽車製造商正面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關稅爭端,以及銷量下滑等多重挑戰。2024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2.2%,歐洲下降5%,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德國汽車工廠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爲68%,遠低於85%的效率線。
這一趨勢也波及到了零部件行業。全球諮詢公司Berylls by AlixPartners 最新發布的「全球TOP 100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100強零部件供應商的總營收相較去年下降4.6%,降至1.085兆歐元。在進入百強榜單的34家歐洲供應商中,有27家營收出現下滑。雖然利潤率大致保持穩定,但專家認爲這主要歸功於此前已實施的多項撙節和重組計劃。
德國供應商受到的衝擊尤爲嚴重,儘管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自2019年以來增長19%,但據分析,德國供應商的累計營收增長僅爲8%。這一差距反映出德國零部件供應商多年來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正在被逐漸削弱。日本的情況甚至更爲嚴重,2019年至2024年,日本GDP下降了20%,該國前百強供應商的營收份額下降了7%。
美國供應商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從百強榜單中減少的企業數量也能說明問題,2019年至2024年間,日本、美國和德國是失去最多上榜企業的國家,日本減少了5家,美國和德國各減少3家。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供應商強勢崛起。僅在2024年,就有四家中國企業新晉入圍全球百強供應商榜單,分別是華爲(Huawei),在汽車領域主要活躍於互聯技術與軟體解決方案;惠州德賽(Huizhou Desay),提供駕駛艙電子與資訊娛樂系統;寧波拓普(Ningbo Tuopu),專注於底盤與噪音-震動-粗糙度控制部件;寧波華翔(NBHX),生產車內裝飾與飾件的企業集團。
據該研究,這些新晉企業顯著推動中國零部件行業的發展。2019至2024年間,中國TOP 100供應商的營收增長高達139%,遠超同期國內GDP的27%增幅。2024年全球零部件行業營收前十企業中,有七家來自中國,兩家來自德國(舍弗勒和蒂森克虜伯汽車業務),一家來自印度(馬特森集團,Motherson Group)。
目前,日本(20.8%)和德國(20.4%)在全球市場份額中仍領先。但趨勢已相當明顯,相較於2020年,日本市場份額下降6.1%,德國下降1.8%,而中國則上升2.3%。Berylls的專家預測:未來五到八年內,中國將在市場份額上超過德國和日本。
面對整體市場疲軟,越來越多的供應商開始向核心業務之外尋找新的收入來源。2024年,汽車行業以外業務的收入比例已上升至17.5%。他們正在重點投資於供暖和空調技術、工業自動化、醫療技術以及可持續建築部件。這種擴張通常通過併購其他企業實現,目標是降低對波動性較大的汽車市場的依賴。
2025年對零部件供應商而言並不會更輕鬆,宏觀環境不會出現根本性改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保護主義擡頭、融資成本上升,以及在技術領導權和人才方面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正在重新塑造行業格局。
專家指出,爲了生存,供應商必須前瞻性地調整戰略、優化產品組合並拓展地區佈局。如今,在汽車供應鏈中,企業的規模或傳統地位已不再是成功的關鍵。相反,靈活性、技術相關性以及在不確定時期做出果斷決策的能力,纔是勝出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