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辦事處來訪 韓國瑜:臺德科技經貿合作深化

立法院長韓國瑜接見「德國經濟辦事處」蘭依樺(Dr. Eva Langerbeck)處長一行人。立法院長辦公室/提供

立法院長韓國瑜12日下午接見「德國經濟辦事處」蘭依樺(Dr. Eva Langerbeck)處長一行人。他指出,自2021年起,臺德雙邊貿易額連續4年突破200億美元。5月底舉行的「2025年臺積電阿姆斯特丹技術研討會」中,臺積電(2330)宣佈將於德國慕尼黑設立晶片設計中心,更彰顯近年臺德在科技與經貿領域合作關係日益深化。

韓國瑜致詞表示,臺灣民衆對德國普遍懷有深厚的敬意與良好印象,不僅因德國人民展現出如其國名「德」字所代表之高尚情操、優良品德與卓越信譽,更因德國在工業製品、文學、藝術、音樂、建築、設計乃至足球等領域的成就均享譽國際,德國社會所體現的嚴謹科學精神、高度自律,以及德國人民世界名列前茅的閱讀風氣,亦讓人讚賞不已。

韓國瑜說,臺灣始終秉持開放心胸,積極接納世界多元文化,今日三黨團推派的出席代表皆爲女性委員,是立法院近年推動性別平權有成的最佳證明,盼蘭處長持續推動臺德各層面交流合作,促成雙邊關係更加緊密,共同開創互惠共榮的新局面。

蘭依樺致詞表示,「德國經濟辦事處」是「德國工商總會」與產業界駐臺代表機構,已在臺成立40餘年,始終秉持深化臺德經濟交流與促進雙邊經貿投資爲宗旨。正如韓國瑜所提,臺積電在德國的投資設廠即爲臺德合作的最佳範例,顯示雙方對於產業鏈合作與科技發展的高度重視。

蘭依樺說,未來辦事處也將積極協助臺灣企業赴德參訪,並鼓勵參與如半導體展等國際會展,以促進雙邊實質交流。現今在臺設立據點的德國企業中,有超過9成在臺已經深耕6年以上,其中更有6成5的企業在臺經營超過15年,足見德國企業對臺灣市場的長期承諾與信心。

蘭依樺提到,在臺德雙邊合作的過程中,亦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挑戰,包括能源政策、關稅與法規制度,以及兩岸關係等複雜因素,今日有機會到立法院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具有重要意義。談及未來臺德經貿合作方向,她指出,臺德在AI與半導體產業、綠色能源發展、機械與自動化科技等領域,皆具高度互補性,將爲雙邊深化合作提供廣闊空間。

蘭依樺認爲,專業人才是臺灣最寶貴的資產,爲促進產業合作與人才培育,目前臺德雙方正攜手推動「臺德半導體人才培育計劃」(STIPT),每年從德國頂尖大學選拔約30名學生來臺,展開爲期6個月的學習與實務交流。此計劃不僅有助於厚植德國學生對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深入理解,也爲臺德未來創造更多合作契機與發展潛力。

在雙邊交流過程中,立委翁曉玲表示,此次看到蘭依樺處長率領優秀團隊來訪,感受到臺灣與德國的關係日益密切。德國長期以來在軍事、醫學、科學等方面對臺灣給予大力支持,近年來雙邊互動亦擴展至教育、藝文、經貿,甚至是司法與法律制度等領域,尤其在能源轉型方面,德國更是臺灣積極學習的重要對象。

翁曉玲說,期盼在韓國瑜帶領下,有機會前往德國實地參訪交流,汲取德國經驗,作爲未來在立法院推動法制改革與政策研擬的重要參考。

她特別提及臺積電在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的新廠預計於2027年正式量產晶片,屆時勢必將有更多臺灣人前往當地定居與工作,籲請德國政府持續給予必要協助與支持,讓臺灣工程師在當地安心發展,並協促德勒斯登地區經濟與科技能量的提升,爲臺德兩國帶來更大的福祉。

立委陳培瑜提到,過去德國在推動轉型正義方面取得良好成果,德國在面對歷史、建立制度與促進社會和解上的努力,不僅是德國社會自身改革的重要里程碑,亦是各國學習的最佳典範。

陳培瑜強調,她過去長期參與人權教育相關工作,並連續5年前往德國走訪當地多座博物館與圖書館,在過程中不僅加深對德國曆史與文化的理解,也看到許多臺灣朋友透過雙邊交流,汲取寶貴知識並於返臺後應用於本地實踐。她期許未來臺德在人權、歷史及文化教育領域上,能有更多雙邊的討論與深度交流。

立委麥玉珍表示,很榮幸代表民衆黨誠摯歡迎蘭依樺來臺服務,德國作爲臺灣在歐洲第一大貿易伙伴,蘭依樺未來的工作雖充滿挑戰但仍極具意義。她感謝德國自2022年起連續3年在世界衛生大會(WHA)上公開表態支持臺灣參與,以及德國政府長期以來對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關注與支持。

麥玉珍呼應蘭依樺提及「能源自主」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稱,臺灣正值能源轉型的關鍵階段,期盼未來能與德國進行更深入的經驗交流,共同推動永續發展。麥委員最後提及,臺德每次合作都是寶貴的經驗累積,期許未來在雙方的努力下,臺德能夠攜手促進更多合作與成長。

臺德代表雙方就AI應用、能源轉型、醫療科技、航太發展、高等教育交流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韓國瑜最後總結,立法院樂願扮演臺德關係的重要橋樑,協助深化雙方在各領域的實質合作,並以貼近民衆生活的角度切入,與蘭依樺分享臺灣人熱愛美食。

韓國瑜提到,一個國家的美食可以和文化、音樂與藝術相連結,是一種能夠超越語言與文化障礙的最佳媒介,有助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建議蘭依樺未來可研議在臺灣建立一個推廣德國料理與文化的窗口,以藉此促進臺德兩國人民間之互動交流與情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