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檢察實務》專書發表 德在臺辦事處長許佑格:令人驚豔
▲臺灣史上第一本《德國檢察實務》專書8日發表 。(圖/最高檢提供)
記者陳昆福/臺北報導
《德國檢察實務》今(8)日於最高檢察署貴陽講堂舉辦新書發表會,法務部徐錫祥、黃世傑兩位次長及德國在臺辦事處許佑格處長、政治大學何賴傑、楊雲驊教授、臺北大學王士帆教授、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連孟琦副教授等均蒞臨臺灣史上第一本《德國檢察實務》專書新書發表會。
最高檢指出,德國司法制度影響臺灣深遠,幾乎遍及各項法學領域,然而隨着時間推移,臺、德實務變遷,難免發生「名同實異」,亦即司法用語相同,內容實已大相逕庭,在立法例的比較援引極可能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本書藉由各個共同作者在不同地區、對不同案型之實地觀審報告,使讀者彷彿親臨德國偵審現場,瞭解刑事訴訟法條文在臺、德實務操作上「名同實異」之處。本書編輯目的以介紹目前德國檢察制度實務運作爲主要內容,故書名爲《德國檢察實務》。
德國在臺辦事處許佑格處長:「我對這本書非常驚豔,這本書呈現臺、德檢察官間密切交流合作及檢察官見習的成果。我認爲這本書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里程碑,代表德國及臺灣在法界,將有更多緊密交流及合作。我期待這本書不只是第一本,未來還有更多的續集」。
徐錫祥次長說,「法務部從112年起推動臺、德檢察官互訪見習計劃。感謝最高檢察署法學研究中心付出心力,讓交流開花結果,本書的出版不僅是爲檢察制度的比較法研究留下寶貴的紀錄,也展現臺、德檢察官長期交流耕耘的成果」。
黃世傑次長表示,「今天實務界發表這本書極具參考價值,是司法本土化思考進步的象徵,我們可以藉由這本書瞭解德國實務運作,作爲如何減輕檢察官工作負荷與增進國人相信司法公正性的參考」。
發表會現場反應熱烈,並對本書高度肯定。德國班堡地檢署檢察官Anne Kristin Berlips女士、臺北大學王士帆教授及前檢察官吳忻穎與邢泰釗總長就臺、德檢察官偵查實務充分交換意見。
邢總長說,「這本書是臺灣走向精緻司法的一個里程碑,以往在討論法律時,常常提到德國立法例如何如何!但是看到的都是抽象的法條。事實上,抽象的法條都來自於實證經驗的整理與演繹,因此唯有具體將實務呈現,才能讓國人真正瞭解司法制度的運作,也才能讓司法制度的運作與設計,更爲精緻與完整。這本創作之旅,接觸到很多傑出的司法新秀,讓我感受到臺灣一股很棒的朝氣,這股朝氣一定會讓臺灣的司法更進步,讓臺灣更好!」這本書就像一道美麗的風景值得國人細細品味。
他說,「英國法蘭西斯•培根指出:『寫作使人精確』,爲讓讀者能更快地吸收了解德國的檢察實務,本書採用動態、即時的觀察分析方法,來介紹臺灣法律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德國實務體系」。在具體寫作上,由吳梓榕、林麗瑩、李進榮、姚崇略、黃英彥、林芝鬱、邱耀德、黃則儒及德國班堡Marian Rübsamen、Julian Schmidt等檢察官共同創作,尤其吳梓榕檢察官年餘的奔波與付出;特別感謝國立政治大學楊雲驊教授和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連孟琦老師,給本書撰序並提供指導;林鈺雄、王士帆教授百忙中撥冗爲本書述文推薦;何賴傑教授賢伉儷對作者羣諸多的關懷與鼓勵!
該書經由臺、德學術、實務界通力合作,完成本書,帶領讀者更快地吸收了解德國的檢察實務,這項過程史無前例,是一項難得的跨界交流。並在各大書局公開販售,推廣價每本300元,價款全數撥入國庫作爲公益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