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回來了?

德國傳統預算紀律迎來重大轉變。

當地時間3月21日,德國聯邦參議院(上議院)正式通過了由聯盟黨和社民黨聯合提出的千億歐元級別財政方案,標誌着德國《基本法》的重要修改終於邁過最後一道門檻。此前,德國聯邦議院(下議院)已經批准了該計劃。

不少人把該計劃稱爲財政“火箭炮”:一來,德國即將設立5000億歐元特別基金,加上潛在公共債務擴張,是兩德統一以來最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二來,國防支出不再受到債務上限的限制,是對德國“債務剎車”機制的重大突破。

這項財政方案在投票前遭遇不小阻力,最終聯盟黨及社民黨與綠黨達成妥協協議。德國當選總理默茨在談判後高呼“德國回來了”,顯示出其重振經濟的決心。

從嚴守債務紅線到財政大擴張,勝選後的默茨爲何突然掉頭?正處於內外交困局面的德國,真的能被這一財政“火箭炮”帶飛嗎?

“時代轉折”

根據法案,德國《基本法》中“債務剎車”條款將進行調整。未來,當國防開支以及部分安全政策支出超過一定數額時,將不再計入《基本法》規定的債務限制。

法案還提出,將設立50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用於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該基金將被認定爲額外債務,不計入現行債務上限。

因涉及修訂《基本法》,僅靠聯盟黨和社民黨,在現有議會中並不能達到足夠的三分之二多數支持。他們此前與綠黨進行了數日談判,爭取到了對方支持。德國選擇黨和左翼黨等曾試圖在聯邦憲法法院申請阻止該草案投票表決,但相關請求被駁回。

德國一直以嚴格的財政紀律著稱。2009年,爲維護財政收支平衡,避免政府過度借貸,默克爾政府將“債務剎車”政策寫入德國《基本法》。根據“債務剎車”政策,聯邦政府每年結構性新增債務不能超過名義GDP的0.35%。

新冠疫情期間,德國曾一度暫停“債務剎車”擴大支出,但該機制一直是德國財政政策的核心。

聯邦議院選舉前,各黨派就是否放鬆“債務剎車”機制顯示出巨大分歧。默茨作爲聯盟黨總理候選人,在競選時一直是“債務剎車”機制的堅定支持者。

對於默茨在勝選後的態度轉變,美國政治新聞網在報道中指出,默茨的大規模支出計劃標誌着德國,尤其是默茨所在的保守政黨奉行的緊縮支出政策發生了明顯轉變。

“錢來了,但默茨的可信度下跌了。”德國電視一臺在報道中指出,大選後,默茨態度180度轉彎,讓德國負債累累,使其可信度遭遇質疑。

德國政治教育學院(Academy for Political Education)政治學教授烏爾蘇拉·明奇(Ursula Münch)將上述計劃描述爲規模“龐大”且“激進”。明奇指出,許多德國人對該計劃持矛盾態度。“一方面他們認識到需要放寬嚴格的債務規則,但另一方面,他們對由此產生的龐大規模資金感到惱火”。

重回增長?

2023年—2024年,德國經濟經歷了兩年負增長,曾經引以爲傲的鋼鐵、汽車企業紛紛破產裁員。今年的前景依然不容樂觀,經合組織將2025年德國經濟增速預期從0.7%下調至0.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5年和2026年德國經濟增長率僅爲0.3%和1.1%。

不少投資者寄望於“債務剎車”機制改革爲德國經濟帶來複蘇。貝倫貝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Holger Schmieding預計,至少在未來五年內,德國國防支出增加將推動年均GDP增速上提0.2—0.3個百分點。

反映在市場上,上述財政支出方案18日在下議院獲批准後,歐洲股市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歐洲斯托克600指數上漲0.6%,德國DAX指數上漲1%。其中,國防股大漲,蒂森克虜伯飆升 13%,其他上漲行業包括能源和銀行業。歐元兌美元當日上漲0.20%,報1.0945,創出五個月的新高。21日,德國國債持續保持漲勢,10年期收益率接近兩週低點2.76%。

德國3月ZEW經濟景氣指數大幅跳升至51.6,較前值26近乎翻倍,遠超市場預期的48.1。

不過,也有一些擔憂存在。德國智庫 IFO認爲,上述財政支出方案可能助長通脹,敦促新政府做出緊急改進以幫助提高生產能力。

荷蘭國際集團全球宏觀主管卡斯滕·布熱斯基 (Carsten Brzeski) 近期在研報中表示,德國經濟在積極的市場情緒和隨後實際支出的增長支持下,出現週期性反彈的可能性明顯上升,但是這些措施對提高經濟競爭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基礎設施本身並不能推動創新、行業轉型或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歐盟警惕

默茨在草案投票前表示,今天的歐洲面臨着“一個咄咄逼人的俄羅斯”以及“一個不可預測的美國”,“我們今天就國防準備做出的決定,不亞於邁向新的歐洲防務共同體的第一步”。

雖然德國的歐洲盟友普遍對其放鬆“債務剎車”機制表示歡迎,但德國的財政“火箭炮”也引發了一定的市場擔憂。在經歷了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的雙重夾擊後,歐洲各經濟體仍在努力復甦,加之迫在眉睫的美歐貿易戰,德國盟友對該政策產生的影響深感不安。

最明顯的是財政擴張帶來的通脹反彈,可能使得歐央行放緩降息步伐。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指出,此舉可能帶動歐元區平均赤字率突破3%,中長期或推升通脹預期。

目前,歐元區通脹水平雖有所回落,但距離央行目標仍有一定距離,特別是服務業通脹黏性仍然很強,這種情況下加大財政刺激,更可能讓通脹反覆,甚至重新擡頭,加深滯脹。進而將導致歐央行政策空間收窄,未來降息決策更加謹慎。

美國政治新聞網認爲,默茨宣佈的一系列激進支出計劃最終會扭曲歐盟的單一市場,並可能給該國帶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歐盟內部也有些“酸溜溜”的聲音。“當涉及到德國的生產性投資時,我們必須小心”,美國政治新聞網援引法國一位前政府部長的發言指出,法國是僅次於德國的歐盟第二大經濟體,“德國可以幫助我們,將法國的經濟拉向正確方向。對德國經濟有利的,對法國也有好處:這意味着法國公司有更多的市場”,但該人士同時指出,德國的政策調整可能會加劇兩國之間的生產率差距,“我們需要跟上德國的腳步”。

“潛在的扭曲問題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位來自南歐國家的外交官對不確定性表達了擔憂,德國新政府將在其最終的聯合政府條約中就哪些擴張政策達成一致還有待觀察。

分析師警告,若德國債務方案引發歐盟內部財政紀律爭議,或特朗普關稅衝擊外溢效應擴大,市場樂觀情緒可能面臨考驗。

記者 王哲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