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大引領工件自動交換裝置市場
德大WD-300工件自動交換裝置(AWC)。圖/業者提供
近年來,全球製造產業面臨高通膨、高利率等經濟環境挑戰,企業不僅需應對市場需求下降,還需克服勞動力短缺與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在此背景下,自動化技術逐漸成爲提升競爭力與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關鍵。
工具機產業正從傳統單機運作逐步邁向整線自動化,市場對工件自動交換裝置(Automatic Workpiece Changer,簡稱AWC)的需求日益增加。針對此趨勢,德大機械開發出一系列AWC模組,針對不同加工屬性進行優化,並可搭配各類立式綜合加工機,提供高承載、低成本的混線自動化生產解決方案。
在今年的TIMTOS中,德大機械將結合德川的轉檯,展出兩款AWC解決方案,展示高效自動化應用:1、WR系列—開放式倉儲型:以承重能力區分爲60kg、150kg及250kg這3種規格,這個系列採用三軸向機械手設計,結合模組化軌道、倉儲與工具快換模組,在有限空間內實現多托盤混線生產,提升工廠產能與靈活度。2、WD系列—圓盤倉儲型:配備四至八個托盤儲位及承重300kg的機械手,並搭載模組化夾爪,可適應各類加工機需求,可實現無人化操作,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除了AWC,德大機械在本屆TIMTOS中,也將展出立式綜合加工機多刀數刀庫(60~120刀)。
總經理黃耀德說,多刀數刀庫可根據不同的工具機做彈性變化,可設計爲U型或槍型等不同型式,在多刀數的要求下,達到體積小、節省空間的優勢,可以滿足因爲無人化而必須增加更多刀具的需求。
上個月德大機械舉行30週年慶,黃耀德總經理也擘劃未來藍圖,他說,臺灣工具機面臨空前的挑戰,除了走向高階客製化外,也需要聯合整個產業力量,推出量產平價機型,進軍國際。德大身爲零組件大廠,立足臺灣這塊土地,當然要盡心盡力提供工具機廠具競爭力的配件。
他強調,透過模組化設計,讓一些客製化的零組件能共同使用,另外也要開發通用型夾治具,讓加工業者能降低進入FMS彈性生產的門檻,進一步提升整個產業自動化的比率,才能夠大量生產、降低成本。
在此同時我們也想盡辦法精進,不論是從原料端或是加工工序持續改善,期望把品質不良率降低到千分之二以下,相信這將是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的最好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