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二天!塑膠公約談判陷膠著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進入倒數二天,談判進度依舊緩慢,多數條文仍懸而未決,括號文字不減反增。大會主席團指出,這些分歧只是談判過程的一部分,呼籲各成員國加快協商步伐,同時強調,一份具約束力且雄心可期的條約仍在掌握之中。
儘管外界對談判進度感到憂心,聯合國環境署(UNEP)執行長安德森在國際記者會上仍樂觀表示,雖然現行草案選項繁多,但這是任何重大國際談判的常態。她以自身逾四十年環境談判經驗喊話:「帶着這份條約離開日內瓦的機會之窗依然敞開。」
大會主席瓦迪維索則強調,談判並非停滯不前,目前已有兩項條文送交法律起草小組,部分條文也達成高度共識,「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針對爭議最大的塑膠減產條文,他將親自參與小組非正式協商,尋找各方都能接受的「協商落點」。他也表示,今天將再度召開全體會議,爭取將更多「乾淨文本」送交法律起草小組。
本週起,多國環境部長將陸續抵達日內瓦,雖然本次會議未安排「部長級會議」,但部長們的非正式參與被視爲推動政治意願的關鍵。安德森指出,未來數天將是決定性的關鍵時刻,全世界正密切關注各國能否在有限時間內「穿透迷霧,爲終結全球塑膠污染危機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學者:我需速訂國家級計劃
聯合國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續會昨天進入第七天議程,環境部舉行線上會議,邀請前往瑞士第一線觀察的代表團與國內產學界分享最新談判進度。代表團指出,雖然談判進度緩慢,但預期本週會產出一份條文框架。國內產業界則提醒,塑膠產業是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支柱,在推動減塑政策時,應兼顧對產業的衝擊。
環境部代表團成員、臺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榮譽理事長樊國恕說,草案文本雖已從鬆散架構彙整成卅二項條文,但持續有新項目加入,即日起到本週四大會閉幕,會有許多閉門會議進行條文濃縮,協商出最大共識。
清大榮譽教授談駿嵩表示,面對即將成形的全球塑膠公約,臺灣必須及早訂定國家級的行動計劃,因應可能衝擊石化、塑膠及半導體等關鍵產業的全球變革。
他指出,塑膠產業涵蓋上下游產業、約廿萬個就業機會,年產值逾一兆元,更是半導體制程的重要材料來源。由於臺積電對特殊塑膠材料需求遠高於國際平均,若塑膠產業競爭力下滑,將直接影響半導體穩定發展。
臺灣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組長王詩琪指出,塑膠公約將爲塑膠產業帶來成本、供應鏈與法規等三大沖擊。她呼籲,政府若要引導產業轉型,就必須提供相應的配套措施與協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