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MCI平整度檢測系統 竹北市公所投1.6億改善路面
新竹縣竹北市公所投入1.6億經費啓動「竹北路廊街廓系統性改善工程」,導入MCI平整度檢測,讓施工更有效率,也讓道路更耐用。記者黃羿馨/攝影
新竹縣竹北市人口快速成長,大樓密集開發,大型車輛頻繁進出施工區域,導致道路基礎受損、凹凸不平。竹北市公所投入1.6億經費啓動「竹北路廊街廓系統性改善工程」,導入MCI平整度檢測,讓施工更有效率,也讓道路更耐用。
竹北市長鄭朝方指出,竹北大樓密集開發,加上各管線單位反覆開挖,造成路面補丁與「假修復」現象,讓道路品質備受市民詬病。更有營造廠重車長期行經環北路、中山路、泰和路成爲「重災區」,而縣政二路、三民路、博愛街更是「痛點重災區」。
鄭朝方表示,自己也是用路人,對顛簸不平的路況感同身受,爲徹底解決現今問題,從下個月起至12月初,將以1.6億經費啓動「竹北路廊街廓系統性改善工程」,第一階段對重災路段優先刨鋪,並採分段施作,降低民怨、維護安全。
此外,竹北市公所率全臺三級政府之先,採用日本開發的MCI(Maintenance Control Index)平整度檢測,此方法能精準找出「隱形路損嚴重區」,並提供科學、客觀數據,將這些區塊串連成完整「街廓」,納入系統性改善規畫,讓施工更有效率,也讓道路更耐用。
竹北市公所說明,MCI檢測由早期配備大型鏡頭與掃描器的「富玉攻頂一號」鋪面調查車,進化爲「富玉攻頂二號」APP系統,只需將智慧型手機固定於車輛上即可蒐集裂縫、坑洞與平坦度等數據,如同替道路做「核磁共振」,大幅提升檢測效率與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