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一天!“普特會”的五大看點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白雲怡 丁雅梔 陳子帥】當地時間8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將在阿拉斯加一處軍事基地展開“一對一”會晤。這將是普京繼2015年9月訪美后10年來首次訪美,也是美俄元首近4年來首次會晤,更是普京與特朗普時隔6年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作爲當今國際政治舞臺上最受矚目的雙邊互動之一,這場“普特會”不僅牽動着俄烏衝突和俄美關係的走向,也可能對歐洲安全乃至全球局勢產生影響。對於這次會面,特朗普將其形容爲一次“試探性會晤”,坦言結果“或好或壞”。這番表態與其一貫的談判風格相符,也爲本就充滿變數的會晤增添了更多懸念。
圍繞這場外交交鋒,我們梳理了此次“普特會”的五大看點。
看點一:俄美各有什麼目標?
據英國《衛報》報道,特朗普在13日與烏克蘭和歐洲多國領導人的視頻通話中表示,停火是他此次與普京會面的首要任務。不過,特朗普強調,此次峰會本身並非實質性談判,而是一次“試探性會晤”,目的是瞭解普京簽署臨時停火協議的條件,進而促成與基輔的談判。
而俄羅斯的目標則更爲多元,除了俄烏衝突這一核心議題外,還涉及諸多全球性事務。《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俄羅斯資深議員謝爾蓋·加夫裡洛夫表示,儘管“烏克蘭問題”已被宣佈爲議程的主要項目,但在阿拉斯加的會面中,俄方還會提出“更重要的全球性議題”,包括在北極開展經濟與基礎設施合作計劃。
報道援引曾擔任普京演講稿撰寫人的俄羅斯政治分析師阿巴斯·加利莫夫分析認爲,普京希望將對美關係與烏克蘭問題剝離開來,希望其他政治和經濟事務能讓特朗普不再那麼關注烏克蘭。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得手1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當前各方釋出的信息來看,俄美雙方的目標各有側重:美方在刻意降低對此次會晤的預期,以避免會晤“無果而終”;而俄方則希望在停火前達成某種領土安排,同時推遲美方威脅的對俄新制裁,嘗試推動俄美關係正常化。
看點二:會晤會談及領土問題嗎?
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歐洲和烏克蘭官員透露,普京本週向特朗普政府提出過一份全面的烏克蘭停火方案,要求基輔方面作出重大領土讓步,並推動國際社會承認俄方的領土主張,以此換取停火。
不過,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3日報道,特朗普當日在同歐洲領導人的視頻會議中表示,他同普京的會晤“不打算討論任何可能的領土劃分問題”。報道引述兩名歐洲官員和3名其他知情人士的話說,特朗普在視頻會議中還說,此次會晤的目標是“確保在烏克蘭實現停火”。
而據美國“Axios”新聞網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特朗普在與烏克蘭和歐洲領導人的會議中稱,他無法對領土問題作出最終決定,但他認爲領土交換將是俄烏和平協議的一部分。知情人士稱,“特朗普說,領土問題必須由弗拉基米爾和弗拉基米爾(指代普京和澤連斯基)進行討論,而不是自己。”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烏克蘭研究室主任趙會榮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關於“普特會”是否會談及領土問題,特朗普的態度前後不一。此前,他曾表示俄烏可交換領土,但在與歐洲和烏克蘭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議後,他的表態有所調整,只強調停火,而未再多談及領土交換。她認爲,這一變化一方面是源於烏克蘭和歐洲的勸說,另一方面則是受到美國國內壓力的影響。
不過,趙會榮認爲,此次“普特會”後,雙方對外公開釋放的消息中,或許不會談及領土問題。“但這裡存在一個矛盾點:若想推動停火、解決俄烏問題,領土問題是關鍵,不談該問題恐怕難以實現停火目標。”
看點三:“普特會”後,俄烏能實現“空中停火”嗎?
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阿拉斯加可能達成的一項“成果”是實施有限的空中停火,結束最近幾個月來對烏克蘭的導彈襲擊。報道認爲,此舉也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因爲烏克蘭的遠程無人機襲擊也對俄羅斯煉油廠和軍工企業造成嚴重破壞,並擾亂了俄羅斯的民航運輸。不過,彭博社認爲,全面停火在短期內料難實現,因爲俄羅斯的戰爭目標尚未有任何改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張弘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爲,此次“普特會”達成有條件或涉及領土交換的停火可能性不大,但或許能達成一定程度的“空中停火”或“海上停火”。如果能夠達成,將對俄烏衝突的最終解決起到積極作用。
而趙會榮則認爲,有限或局部空中停火可能實現。但從烏克蘭的角度來說,這種安排對烏方並不利,因爲烏克蘭目前在戰場上高度依賴無人機作戰。在此背景下,俄方或將在阿拉斯加會晤中對美國提出的停火要求設置“附加條件”,給自己留下彈性空間,既不惹惱特朗普,又不完全按照歐洲和烏克蘭的意願作出迴應。
看點四:會晤後,美國還會對俄羅斯實施次級制裁嗎?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近日表示,如果阿拉斯加會面進展不順利,可能會對俄羅斯的貿易伙伴實施進一步制裁或次級關稅。
據“德國之聲”報道,此前,特朗普已對俄羅斯設下俄烏停火的最後通牒,期限爲8月8日,若未實現具體的停火進展,美方就會祭出“次級制裁”,也就是對購買俄國能源的第三國徵收關稅。對此,克里姆林宮回擊稱,對俄貿易伙伴加徵關稅的“威脅”“不合法”。
不過,“德國之聲”認爲,次級制裁不僅難以執行,可能還會引發報復,甚至可能促使立場相近的國家更加緊密地聯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削弱美國的經濟影響力。
看點五:還會有下一次“普特會”嗎?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報道,特朗普12日稱,如果他本週五與普京的會談結果“理想”,那他將“幾乎立即”安排第二場會晤,甚至將與澤連斯基一起舉行三方會談。不過,就在次日,他又在出席活動時稱,如果普京不同意停火,俄羅斯將面臨“非常嚴重的後果。”
據CNN報道,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此前表示,俄羅斯已經邀請特朗普前往俄羅斯進行後續會晤。法國24新聞臺引述烏沙科夫的話說,“展望未來,我們自然希望兩國總統的下一次會晤將在俄羅斯領土上舉行。相應的邀請已經發給了美國總統。”
張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會晤結束後雙方談及“下一次普特會”,將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他表示,俄羅斯現在雖提出邀請特朗普訪俄,但前提是俄美關係有突破和改善,這取決於雙方外交決策層的進一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