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由座不再給你自由

臺灣高鐵去年全年旅運人次逾7825萬人次,日均運量達21.4萬人次,近三年運量屢創新高,乘車亂象層出不窮。記者林俊良/攝影

高鐵運量逐年成長,民衆愈來愈愛搭高鐵,高鐵評估今年總運量將突破八千萬人次,卻也因此供不應求,導致搭車亂象頻繁出現,近期在尖峰時段,因整列車擠滿自由座乘客、民衆明明買了對號車票也上不了車,許多人戲稱票價高的高鐵已「臺鐵化、捷運化」,高鐵公司一直沒找到有效的管理對策。

外界曾對高鐵有「以價制量」的建議,但在政府協助改善高鐵財務後,高鐵公司營運已有充分盈利;且消基會基於保護一般消費者搭乘權益,及要在服務水準不佳下調高票價嚴加反對,高鐵公司也表示以價制量不是思考的重點。高鐵公司宣佈,研擬明年祭出超尖峰時段指定車次自由座,特定班次將不再開放乘客隨到隨搭;至於如何定義超尖峰時段、如何計算適合售票數量及相關疏運措施具體內容,都還有待進一步規畫。

高鐵過於擁擠且目前運能已到達極限,十二組新世代列車預計二○二八年底才能全數上線。遠水救不了近火,這三年內,如在超尖峰時段實施指定車次自由座,乘客在購買某班車次自由座車票後就只能搭乘該車次的自由座,其餘車次都不能搭,該車次的自由座車票也有限額,在超尖峰時段,也無法再用悠遊卡自由進站,恐將引發新民怨。

此項重大變革限制原本自由彈性的自由座車票,在明年實施前建議:

首先,高鐵各班次有一小時內的刷進站緩衝時間,因此應根據歷年來的營運數據,清楚定義超尖峰時段須特別管理的班次範圍、精算需控管的自由座售票數量,並提早在網站發佈,告知民衆可供配套選擇的特價優惠早鳥班次,讓民衆預做選擇。與此同時,購買優惠高鐵回數票的民衆是否會被限制進站,也要規範清楚。另應強調人性化,從乘客需求導向出發,規畫限定使用的自由座車票購票方式及時間,纔會達到管制效果;限定使用的自由座的票價是否應給予優惠,也應完整評估。

其實高鐵原先在供需平衡的營運上,被民衆認同的是彈性方便,如對號座車票當天使用都有效;且如錯過班次,可以在任何車廂空位搭乘;加上在各時段方便使用的自由座。如今尖峰時段,因服務水準下降而要採行限定使用的自由座,甚至未來據說連對號座也要限定該班次才能使用,似乎本末倒置。

高鐵應在人性化營運基礎上,力求以AI大數據分析管理,事先充分預吿各時段各班次運量;宣導事先購買及計劃到站才購買自由座的民衆較適合到站的時間,以分散超尖峰時段搭乘的自由座人潮;同時在超尖鋒時段,在進站及月臺實施即時調整的管控自由座候車人數,應該是較妥適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