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醫氣功擁抱現代科學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轉自:中國中醫藥網
太赫茲波揭示“氣”的電磁特徵,生物光子掃描捕捉腫瘤顯影……在江西中醫藥大學氣功研究所,玄妙“氣感”正轉化爲科學參數。
自2015年揭牌建所以來,江西中醫藥大學氣功科學研究所所長章文春團隊以“傳統內證+現代科技”雙軌路徑,破解氣學密碼。團隊創編的“健肺復元導引法”納入江西省新冠防治方案,推動氣功進入法國公立醫院體系;研發的太赫茲治療儀獲安全(CE)認證,出版《中醫內證體察學》教材。藉助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探索和揭示人體之“氣”的本質及其在人體中的循行規律,中醫氣功在教學、臨牀和科研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實驗室裡“看見”氣
“中醫認爲人的生命由三個要素構成:形、氣、神。”章文春介紹,源自西方的現代醫學認爲人有兩個要素:形態結構和精神意識,而中醫還得加一個“氣”,相當於現代科學的場性物質。西醫主要關注形態結構和精神意識,中醫則強調形、氣、神三者的統一和相互作用。
當練功者意守丹田20分鐘後,在紅外熱成像儀屏幕上,練功者的實時熱感圖發生變化。在江西中醫藥大學氣功科學研究所,紅外熱成像系統精準捕捉着“氣”的蹤跡:脾陽虛患者呈現特徵性口部低溫區,而經過專項訓練後,相關區域溫度可顯著提升,與“氣至病所”的中醫理論完美契合。
“藉助現代技術爲古老氣功提供科學闡釋”是章文春秉持的研究準則,在他看來,中醫所說的“氣”不僅是哲學概念,更是具有實質內涵的自然科學研究對象,亟需現代科學研究的印證與呈現。
既然人體之“氣”客觀存在,如何實現其可視化,並在穩定狀態下揭示其運行規律?
“我們團隊通過檢測人體之‘氣’的聲光電熱磁等特徵,建立數據庫,與中醫‘氣’理論進行對比及相關性研究,發現人體可以輻射太赫茲波,人體腧穴具有輻射太赫茲波的特性。”章文春說,太赫茲波在人體的筋膜系統中具有一定的傳輸規律,吻合經絡的分佈規律。
爲此,章文春團隊基於江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氣學說現代科學研究平臺開展了人體之“氣”的生物物理學效應研究和人體生命優化狀態的表徵研究。團隊以人體外氣的紅外及太赫茲波段光譜特性爲切入點,檢測人體輻射的不同波長電磁波及未知生物能量場,旨在揭示“氣”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規律。
氣功練習過程中,不同的意識活動可以引起勞宮穴紅外輻射強度的不同;在“靜心專一,虛靈明靜”的氣功狀態下,大腦速讀速記效率可明顯提高;氣功療法在治療高血壓病的同時配合降壓藥或其他療法,降壓效果及控制臨牀症狀較單純治療好……在一次次科學實驗中,團隊收穫了人體之“氣”的新發現。他們由衷地感嘆古人智慧,更篤定氣功之“氣”的實質及其對人體生命活動影響可以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給予闡述。
章文春通過核心設備太赫茲波探測光譜儀,揭示出關鍵發現:未經氣功訓練者輻射強度較低,系統學習一年的學生輻射強度會一定程度增強,而專業的氣功練習者輻射強度則會大幅度提高,大樣本檢測證實太赫茲波強度與練功年限呈顯著正相關。基於此研發的“太赫茲波治療儀”,模擬健康人體輻射電磁波特徵,經第三方檢測證實其熱滲透效率優於傳統艾灸,已獲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及CE認證,其中“N0041型電子灸治療儀治療疼痛症技術”入選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適宜技術項目庫。
章文春介紹,團隊將繼續在人體輻射太赫茲波受意識支配和人體之“氣”的生物學效應(對幹細胞、大鼠脂肪調控機制、生物大分子以及微生物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學術臨牀“傳輸”氣
“追尋中醫學的發展歷史,我們發現中醫學的發展與生命個體對氣的體驗有着密切的關係,內證是研究中醫學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江西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劉爭強說,內證研究是通過氣功修煉,激發人體之氣(經絡、臟腑之氣),通過內證人體之氣的客觀存在,探索人體之氣的特徵及其運行變化規律,進而探索人體之氣與意識之間的關係。
與此同時,章文春團隊還將內證研究與基礎研究相結合。一方面,內證研究爲基礎實驗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內容、目標;另一方面,基礎實驗研究爲內證實驗提供現代科學的依據,進而促進氣學說的理論創新研究。通過內證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研究意識與氣之間的內在聯繫,進一步揭示意識、意象思維的奧秘,促進中醫腦科學的深入研究,以及其與現代腦科學的融合創新發展。
基於此研究,自2013年起,章文春團隊每年舉辦中醫內證體察暑期集訓班,致力於通過親身實踐與對氣學說的探討,深化學員對中醫“氣”概念的認知與體悟,洞察生命的深層奧秘,並激發他們學習中醫的熱情和信心。
“練形神莊功法第八節‘膝跪足面三節連’時,我感到兩條大腿熱得發燙,體察到的熱流比之前強很多”“練功伊始自己體察到的氣感相對粗糙,隨着不斷練習,我慢慢體察到更多精微細膩之氣”“在這次集訓過程中,自己的心境越來越平靜,意識越來越專一”……參加完暑期集訓班,學員們如是反饋。
劉爭強介紹,氣功即練氣的功夫。要真正練好氣,關鍵在於理解人的生命本質,從而將生命的三要素(形、氣、神)融爲一體。氣功鍛鍊的基礎在於“內證體察”,是指在“形、氣、神三位一體”的生命觀指導下,將意識專注於自身的生命活動,進而體察其內在狀態。
如今,除了暑期班,章文春團隊還舉辦針對腫瘤患者、失眠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專業康復人員的培訓班,通過緩解疼痛、改善睡眠、調節情緒、提升精力水平等多維度調理,幫助患者康復。
“醫療氣功必須走醫學的道路,八段錦可以走大衆化的養生道路。早在隋朝的典籍《諸病源候論》中就列舉了不同病候的多種氣功療法。臨牀上要體現中醫氣功防病治病的醫療特點,體現中醫辨證施功、辨病施功的特色。”章文春說。
如今,儘管部分人對中醫氣功在抑制腫瘤作用方面存疑,但章文春團隊始終在自然科學界限內,秉持嚴謹、審慎的態度開展臨牀試驗、康復培訓,探尋中醫氣功防治腫瘤等疾病的機制。
國際舞臺“傳播”氣
2021年,國務院發佈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中提出,加強全民健身國際交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同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推動武術、龍舟、圍棋、健身氣功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走出去”,鼓勵支持各地與國外友好城市進行全民健身交流。章文春團隊緊扣政策要點,積極推動氣功國際交流。
2025年7月,在章文春團隊舉辦的中醫內證體察暑期集訓班上,來自國外的幾名中醫“鐵桿粉絲”與集訓班的學員們一起練習中醫氣功。
“通過練功中的深度放鬆,我感覺到身體從皮膚、肌肉、筋膜到內臟、關節,各層都逐漸鬆展開來,肢體柔和,心氣也隨之舒暢。當我不斷放鬆身體,並嘗試把意識也放鬆下來,不去控制氣,而是讓氣自己流動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整體氣感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來自法國的留學博士馬修參加暑期集訓後欣喜地表示。
事實上,氣學說現代科學研究平臺自創立以來,已與英國、法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深度科研協作網絡。在與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法國承信中醫與氣功學院等機構的合作中,中醫氣功被納入上述機構中醫學課程體系,並通過建立標準化培訓機制,爲當地師資提供系統、精準的功法教學指導。
“與江西中醫藥大學的氣功醫療專項交流,不僅促進了法國學員中醫氣功醫療實踐水平的提升,更深化了兩校友誼。期待雙方儘快實現雙向互訪,在法國社區持續推廣中醫氣功。”在結束與章文春團隊合作開展的中醫氣功短期培訓項目後,法國承信中醫與氣功學院校長希德克如是說。
“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引領世界,引領未來。”這是章文春團隊多年來研究、發展、傳播中醫氣功的願景。從實驗室裡捕捉“氣”的太赫茲光譜,到臨牀實踐中見證“氣至病所”的療效印證;從深入個體生命體驗的內證體察,到跨越國界、惠及全球的國際傳播——章文春團隊正以其獨特的“雙軌”路徑,爲古老的“氣”賦予可觀測、可驗證、可應用的現代科學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