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鋪由盛轉衰成夕陽「慘業」 見證臺灣經濟與治安史
當舖業近年由盛轉衰,見證了國內經濟及治安的演變。(林鬱平攝)
標榜萬物皆可當的當舖業,向來是民衆救急的管道之一,全盛時期國內有超過2000多家當舖,但隨着時代的變遷,臺灣錢淹腳目的經濟榮景不再,加上面臨各種新興借貸方式,民衆對當舖的刻板印象等挑戰,令當舖近年逐漸由盛轉衰,業者們戲稱已成爲夕陽慘業,他們不僅見證了臺灣的經濟發展史,也經歷了傳統竊盜、搶奪等犯罪手法,轉變成如今詐騙氾濫的治安現況。
不少民衆對當舖存有具黑道背景、會暴力討債等刻板印象,經營當舖10多年的陳姓業者表示,當舖是特許行業,政府制定了《當舖業法》嚴格管理,規定負責人不能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並遭判決有罪;曾犯貪污、洗錢、竊盜、搶奪、強盜、擄人勒贖、贓物、詐欺、背信、侵佔或重利罪,尚未執行、執行未畢或執行完畢未滿5年者,也無法申請執照,現在想從事當鋪業,甚至還被要求需有良民證才能入職。
陳姓業者指出,法律規定當舖年率最高不能超過30%、不得收當項目、若收到可疑物品要主動通報警方等,由刑事局督導各縣市警局負責查覈,直言合法業者有質押品不可能會暴力討債。不過,他也坦言,的確有少數幫派分子會買牌開當舖,但都是作爲幫派據點而非真正經營。
警方統計,2020年全國有2023家當舖,但至今年只剩1962家,且還沒扣除已停業的業者。臺北市當舖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志成表示,北市有275家合法申請的當舖,截至今年已有36家停業,依法規定人口要增加2萬人才能再增設1家當舖,北市當舖不增反減。
王志成表示,90年代股市狂飆時平均每天有10幾組客人來典當,以槓桿操作投資,當時地下經濟也很火燙,半夜還有不少賭客上門。但現在可能2天才有1個客人,每月營業額銳減近7成。
陳姓業者表示,後來又出現銀行信貸、及俗稱「薯條3兄弟」的租賃業者、P2P借貸平臺等行業,拉走不少當舖客戶,但這些業者卻暗藏利息超高及可能是吸金詐騙等陷阱。此外,「現在年輕人也沒有值錢的東西可當」更是主因。
以往發生竊盜、搶奪案件,警方都會到當舖查贓,現在嫌犯都改做詐騙,刑事局去年9月至10月底執行專案,裁處違法當舖全國共計34件,已不見收贓的情形,當舖也算見證了犯罪型態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