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僅花27.5美元!哈佛誤收《大憲章》真跡 驚人拍賣價曝光
這張哈佛法學院提供的照片顯示,英國《大憲章》4月15日擺放在展示櫃裡;英國學者研究後確認此爲正本。美聯社
美國哈佛法學院1946年以27.5美元購入一份被認爲是《大憲章》(Magna Carta)的非官方抄本,並長年存放於圖書館中。如今英國學者指出,這份原被視爲「抄本」的文件,其實是1300年頒佈、極爲罕見且一度失落的《大憲章》正本,可能是「全球最具價值的文件之一」。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兩位中世紀曆史學者確認,這份文獻出自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I)時期,價值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卡本特(David Carpenter)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網站上看到該文件的數位影像後展開研究,直言這是一項「驚人發現」。
卡本特向BBC表示:「這或許是最後一份《大憲章》原件。它值得被重視,不能只是被視爲一份染污、褪色的副本,而是世界憲政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是過去、當下與仍在爭取自由之人的基石。」他坦言自己「極爲震驚」,不僅因爲發現這是真品,更因爲多年來似乎無人察覺這份文件的真正價值,它甚至曾「以極低價格售出」。
根據哈佛大學圖書館的館藏登錄冊,這份文件編號爲「HLS MS 172」,於1946年購得,當時的拍賣目錄將其描述爲「1327年製作的副本,略有磨損與潮斑」。
《大憲章》最初由英格蘭國王約翰(King John)於1215年頒佈,保障臣民的自由與權利,並將王權置於法律之下,成爲人權對抗專制統治的重要起點,對全球各國憲法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教授文森特(Nicholas Vincent)協助鑑定該文件真僞與來源。他指出,《大憲章》在1215年至1300年間由多位英王重新頒佈並分送至各郡,當時「可能製作約200份原件」。
目前1215至1300年間各版原件共存世約25份,大多藏於英國,另有2份分別收藏於美國華府的國家檔案館與澳洲坎培拉的國會大廈。文森特表示:「《大憲章》是西方政治傳統與憲法的象徵。若你問人們歷史上最知名的單一文件是什麼,答案很可能就是《大憲章》。」
兩位教授花費一年研究,認爲哈佛文件來自坎布里亞郡的艾波比鎮(Appleby, Cumbria),一路輾轉流傳。1945年底在蘇富比拍賣會售出,一位倫敦書商以42英鎊買下,哈佛大學幾個月後以當時約7英鎊的價格購得。
對於今日價值,文森特表示:「我不便估價,但2007年紐約拍賣的1297年版《大憲章》曾拍出2100萬美元,因此這份文件價值恐怕也是天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