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面包與時尚共舞

當面包與時尚共舞時,消費者對價格也就愈來愈不敏感,麪包與麪包店成爲逛街時的「享受」之一。圖爲韓國麪包、糕點製作示意圖。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近來,在韓國出現需要排長隊才能買到的「貴」麪包,然而,不少韓國年輕人並不在意價格,因爲貴麪包並不是用來果腹,而是用來「炫」,是韓國人另類的「流行」與「時尚」。

精句選粹■Bread ingredients typically include flour, sugar, eggs, butter and milk.

一個原味貝果售價5,500韓元(約新臺幣120元);一個夾了培根、馬鈴薯泥的貝果售價14,800韓元(約新臺幣326元);一個甜甜圈售價6,500韓元(約新臺幣143元),是什麼概念?

在韓國首爾買一份韓式壽司,平均價格是3,600韓元(約新臺幣79元)。如果用填飽肚子的概念,只有夾了培根、馬鈴薯泥的貝果可以與一份韓式壽司相比拚,但是,若論性價比,一個要價14,800韓元,一個只要3,600韓元。

可是,若論稀有性,那麼一個「預計等待時間:約5小時」、需要排長隊才能買到的一個貝果,就比到處可見、隨時可買到的一份韓式壽司珍貴多了。

當韓國人愈來愈不在意爲了一個貝果、一個甜甜圈排上很長的隊時,烘焙食品的價格,不管是否爲名店也都跟着步步上揚。過去半年來,韓國的麪包銷售價格上漲幅度超過6%,而韓國的CPI也不過是2%左右。

原物料漲 只是導火線

麪包價格愈來愈高,當然與製作麪包的麪粉、糖、雞蛋、奶油和牛奶等原物料近來國際價格持續上揚有關。

麪粉價格雖然因爲受到俄烏戰爭,曾經飆升至45.5%,但2022年後價格漸趨穩定;反而是雞蛋價格,今年9月時,一盒30顆雞蛋的平均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上揚10%。乳製品價格也因爲原料價格上漲、韓元疲軟,產品價格平均漲幅爲7.5%~9%。

原物料價格上揚,其實只是麪包價格上揚的導火線。過去5年來,韓國的房租到工資幾乎都翻了不止一倍,當所有成本都倍數成長時,食品價格自然也不得不調整,包括麪包。

然而,不同於其他食品,麪包,特別是有話題的、知名的、是打卡名店、是需要排長隊買到的麪包,不管多貴都有人會買,於是有人願意花5小時買一個要價的14,800韓元的貝果,也有人願意花11,000韓元買一片面包,這時排個20分鐘的隊買一個6,500韓元的甜甜圈,也就不算什麼了。

韓國人的另類「流行」

平心而論,不管是14,800韓元、11,000韓元,還是6,500韓元,這樣的價格,即使是在首爾,以首爾的生活成本在全球城市中名列第16位,高於東京、倫敦和華盛頓等地,也都算貴。

但是,很多韓國年輕人並不在意,因爲那不是日常的「食物」,而是一種「特別的享受。」也就是說,「貴」貝果、「貴」麪包、「貴」…,不是用來果腹,是用來「炫」的,是韓國人另類的「流行」與「時尚」。

當面包與「時尚」畫上等號時,價格自然不會是「樸實無華」了,肯定是很「高貴」的了。當面包成爲「時尚」的一部分時,消費者所追求的往往是視覺,而非味覺,就像有服飾很時尚,卻不實穿,甚至是穿了會不舒服,但卻能吸人衆人目光。

當面包與時尚共舞時,消費者對價格也就愈來愈不敏感,麪包與麪包店成爲逛街時的「享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