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冤大頭不自知 空姐揭搭機旅客常犯9大浪費錢錯誤

購買機票有多個環節能幫助消費者省錢,甚至避免成爲白花錢的冤大頭。(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賺錢不容易,用錢更是大學問,別等傷了荷包之後才知自己成了冤大頭。國外資深空服員莎拉(Sarah M.)最近在美國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撰文提醒,從業8年她見識過各路旅客犯下各式各樣的錯誤,有些代價高昂且發生率高到令她吃驚。她列舉事前稍加註意即可輕鬆避開的9大錯誤,免花冤枉錢。

這是莎拉列出的頭號冤大頭錯誤,因爲要避開這個錯誤實在太容易。多數大型航空公司對第1件托運行李收費35至40美元,她提醒,出發前至少24小時線上預付費用,每件通常可省5到15美元,以四口之家爲例,若未利用預付,全家行李費恐增20至60美元(新臺幣約1850元),「訂票後要立刻查看航空公司官網行李費用,提前付費還能打折」。

莎拉說,多數傳統航空公司托運行李上限50磅(約18公斤),廉航規定更嚴,通常爲40磅(約15公斤)。行李超重費可能介於100至200美元(臺幣約6140元),「我見過行李超重費比機票還貴的例子,花小錢買個行李秤就能避免這種損失」。

莎拉說,不時有乘客表示「還在猶豫着要不要訂機票,價格就變貴了」。不少人覺得在網路重複搜尋會讓票價上漲,但漲價原因更可能出在航空公司會依時段或實際空位數變化而調整價格,而非瀏覽器cookie所致,她建議上網搜尋機票時以無痕模式瀏覽或先清除網路cookie,但強調「航空公司票價浮動,而且無論如何都會變動」,訂不到划算價格也無須沮喪。

美籍航空公司常有「基本經濟艙」(Basic Economy)。莎拉說,不少旅客以爲票價包含手提行李,但並非家家如此。這個艙等的手提行李體積若超過規定,航空公司常在報到櫃檯加收25美元手續費,或不按標準付費託運就無法登機,「行前務必細讀行李規定,便宜機票不見得包含手提行李重量」。

聯名信用卡常有優惠,例如爲持卡人提供1件行李免費託運,這能有效抵銷信用卡年費金額,可能相當於每年往返3趟航班各託運1件行李的費用。有些信用卡還供免費快速通關服務,「常客善用聯名卡能輕鬆省下好幾百美元」。

莎拉指出,很多人懷着「經濟艙最便宜」心態下單卻不見得划算,因爲漏看高級艙等的好價錢,「經濟艙需求飆升,票價就會大漲,航空公司可能會打折釋出高階艙等,甚至頭等艙也在列」。高階艙等機票若賣不掉,票價會在靠近起飛的時刻下降,有時略高於經濟艙,甚至比經濟艙還便宜。

消費者訂位過程會遇到各種付費服務選項,例如選位、上網,莎拉認爲這是錢坑:「以爲有其必要所以樣樣加購,其實沒那麼需要。」選位費就是一例,因爲不少航空公司允許旅客在機場報到時免費選座,即使選不到靠窗或靠走道的位子,但至少有座位,「要想省錢,別買不需要的額外服務」。

莎拉提醒,用第三方訂票平臺訂票可能漏掉在在機場報到時仍得支付的規費,這種平臺往往給人「划算」印象,但行李費、服務費是航空公司說了算,「第三方平臺通常不會早早明列完整費用明細,有些旅客到機場才知得再掏錢才大吃一驚」。

只因並非飛行常客就不加入顧客忠誠計劃,莎拉認爲非常可惜,「即使一年只飛幾趟,忠誠計劃也能提供額外好康,例如免費行李件數或重量、升等、優先登機」,有些公司還讓忠誠旅客以購物金額累計里程,即使不是菁英會員也有長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