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寧代言人掀空前戰火
Calvin Klein找來品牌大使金珉奎拍攝秋冬形象廣告,形象片中金珉奎大秀肌肉線條,粉絲直呼誠意十足。(Calvin Klein提供)
席德妮史威尼拍攝American Eagle丹寧系列相當挑釁,成爲網路話題。(路透)
Gap邀請全球人氣女子天團KATSEYE 領銜主演《Better in Denim》形象廣告。(Gap提供)
Levi’s與碧昂絲從去年開始的合作在今年8月迎來聯名最終章。(Levi’s提供)
Levi’s COLLECTION與碧昂絲聯名丹寧,有着水晶裝飾的華麗細節。(Levi’s提供)
碧昂絲 X Levi’s COLLECTION的90年代短版丹寧外套,7490元。(Levi’s提供)
碧昂絲 X Levi’S COLLECTION經典501 90年代直筒丹寧褲,5490元。(Levi’s提供)
丹寧是時尚界最持久的語言,從礦工制服到伸展臺,更與自由、身分、年輕等符號連結。隨着復古風潮、Y2K持續延續至今,今年秋冬,Levi’s、American Eagle、Gap與Calvin Klein相繼推出丹寧形象廣告,明星光環與爭議操作齊發,構成一場前所未見的話題戰爭。
Levi’s × 碧昂絲
戰爭序幕從2024年9月揭開。Levi’s與碧昂絲攜手推出REIIMAGINE企畫,以重新演繹品牌80至90年代經典廣告爲核心,將這位天后鄉村專輯《Cowboy Carter》納入對話,從《Launderette》、《Pool Hall》、《Refrigerator》,最終以8月《The Denim Cowboy》收尾。Beyonce以女性視角重寫丹寧史詩,將Levi’s與流行文化的結合推到巔峰。
《The Denim Cowboy》片長90秒,由導演Melina Matsoukas執導。Beyonce在與Timothy Olyphant的撞球對決後,象徵性地奪下他的501牛仔褲。她身上的短版丹寧外套與直筒褲,既是對品牌歷史的致敬,也是女性力量的宣言。
Levi’s全球行銷長Kenny Mitchell表示:「這次合作將女性置於敘事核心,鞏固了品牌在文化中心的位置。」這場合作也帶來實際成效,《Cowboy Carter》中的曲目〈Levii’s Jeans〉釋出後,股價一週內上漲近20%;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約14億美元,年增約3%;同時創造超過43億次媒體曝光,媒體價值估算高達4900萬英鎊。Levi’s 不僅重奪文化語境,也收穫切實的商業成果。
American Eagle × 席德妮史威尼
與 Levi’s 的文化高度形成鮮明對比,American Eagle 7月推出廣告則走向「挑釁」。由女星席德妮史威尼主演的《Great Jeans》廣告,以「genes/jeans」的雙關語做文章,原意是強調青春與自信,卻被網友解讀成「優生學、白人至上」的暗示。爭議在社羣上發酵,連美國總統川普都來加入,意外地帶動股價上揚。席德妮本人保持沉默,反而讓這場爭議成爲一次「自動運行的免費行銷」。
Gap × KATSEYE
American Eagle的爭議,反而替Gap的《Better in Denim》廣告鋪路。廣告傳遞的「多元、包容、世代共鳴」核心價值,與AE的負面解讀形成強烈對照,被視爲一次「打臉式迴應」。
Gap邀請全球女子天團KATSEYE領銜,搭配2000年代金曲Kelis〈Milkshake〉,由編舞家Robbie Blue混搭Fosse、芭蕾、Y2K 嘻哈與爵士放克,讓低腰丹寧與經典Long & Lean褲型華麗迴歸。舞者最後圍成圓形,象徵多元與凝聚。登場時機緊接AE之後,加上KATSEYE的流量,使Gap的廣告顯得格外準確有力。
Calvin Klein × Mingyu
Calvin Klein則再次祭出最強王牌「性感」。品牌請到SEVENTEEN成員金珉奎主演2025秋季丹寧廣告,以經典牛仔褲、印花套裝、條紋襯衫與CK內褲腰頭,展現「身體政治」如何成爲品牌辨識語言。
影片裡,金珉奎自在展現肌肉線條,與牛仔褲融爲一體。對粉絲而言,他就是「大寫的身材ICON」,品牌也藉由他的形象,把「CK等於性感、等於丹寧」的訊息直接植入受衆心中,無需語言翻譯。
爲什麼此刻成爲丹寧廣告的戰場?首先是時尚週期,7至9月是秋冬系列黃金檔期,丹寧以年輕消費者爲主力,正逢返校添新衣、季節轉換穿搭的高峰,廣告與消費節奏相互呼應。
其次是文化潮流的回朝,Y2K低腰風、西部美學、復古情懷與TikTok丹寧挑戰交錯,讓牛仔布成爲2025的「文化密碼」。
最後是市場現實,在消費力道趨緩的氛圍下,牛仔褲是最普及、最有安全感的入門單品。對投資人而言,一場成功的丹寧廣告往往被視爲市場訊號,不僅象徵品牌重回文化核心,也預示着業績增長的可能。至於這股光環能否轉化爲持久的銷售力,仍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