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變塞納河 期未來能游泳
淡水河是北臺灣重要河川之一,水利署擬推「透明淡水河」,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期盼與巴黎塞納河一樣能游泳。(鄧博仁攝)
爲了讓河川更乾淨,環境部過去針對農地保護水體、嚴重污染河段實施「總量管制1.0」計劃,也就是管制每天可排入河川的污染量,因已達成階段性目標,昨宣佈未來4年推動2.0版,其中畜牧業位在雲林、臺南及高雄等重度污染地區,若因偷排等行爲違反水污法,地方政府應降低其可飼養豬隻數量。民團指出,部分業者常趁大雨、深夜偷排畜牧糞尿,因當地環保局蒐證過慢,難以開罰,盼至少補足人力、嚴格執法,新管制措施纔有效。
環境部水質保護司長王嶽斌說明,截至去年底止,河川嚴重污染測站共7站是歷史新低數,分佈在新虎尾溪、急水溪、二仁溪、阿公店溪等中南部流域,2.0版將持續改善,因其中5處污染主因爲畜牧廢水,整治對策就涵蓋在雲林、臺南及高雄新設集中處理廠,將畜牧糞尿用於發電。
他指出,2.0版將加嚴管制20處中、重度污染水體,方法包含地方政府應管制生物化學需氧量(BOD)或氨氮排放、不新增污染源等,舉例而言,目前嚴重污染河川位在雲林、臺南及高雄,若畜牧業者出現偷排、繞流排放等重大違規行爲,地方政府應應減少業者養豬頭數。
臺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粘麗玉直言,前年接獲高雄民衆陳情,鄰近的養豬場常趁大雨、半夜偷排廢水,臭得令人睡不着,即使向環保局檢舉,卻隔數小時才採樣,導致難以開罰,她也檢舉過其他縣市業者偷排,等了3小時以上才接到電話通知處理情形,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可能爲人力不足或人力外包執法不嚴,希望推動上述政策前,先把人力補足。
此外,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17日與水利署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合作領域就包含河川水質改善。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將與水利署合作建置「透明淡水河平臺」即時向外界公開污染情形、強化相關治理,期許淡水河能與法國巴黎塞納河一樣可以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