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重創農業!全臺農損破30億 844項農產納天災補助
針對丹娜絲颱風及豪雨災情,農業部啓動多項天災救助辦理,將10縣市、844項農產納入現金救助與低利貸款措施,並簡化申請流程。(本報系資料照)
丹娜絲由嘉義縣登陸,帶來強勁風勢致電杆、電塔倒榻,而颱風離去後,8日中部地區又降下單日降雨量超過300毫米以上的豪雨,接連的天災造成全臺農損達30億7,281萬元,其中又以臺南農損13億693萬爲最嚴重,對此農業部啓動多項天災救助辦理,將10縣市、844項農產納入現金救助與低利貸款措施,並簡化申請流程。
農業部統計,本次農損共計30億7,281萬元,其中臺南市損失13億693萬元、嘉義縣損失7億2,188萬元、雲林縣損失4億9,796萬元、 彰化縣損失2億6,899萬元,以類別區分則以農作物損失爲大宗,共計18億9,530萬元,前五大受損農作物爲香蕉、文旦柚、番石榴、竹筍及柳橙;畜產方面,估計損失金額3,491萬元,受損畜禽主要爲雞44萬隻,受損3,178萬元,其次爲豬、鴨及鵝等,漁產損失6億1,584萬元,受損漁產主要爲牡蠣及蝨目魚等。
農業部指出,爲協助受災地區迅速恢復生產,自7日起,陸續主動公告救助品項與適用區域,目的在縮短行政流程,使受災農漁民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協助,截至20日已共公告10直轄市、縣(市)納入救助範圍、 並納入844項作物,此外,本次參考各地氣象資訊及現場勘查評估,除已納入之10縣市外,針對災損嚴重地區之作物、產物如:文旦柚、酪梨、硬質玉米、青割玉米、食用玉米,長時間停電之養殖魚塭,公告列爲免現勘品項。
農業部提到,爲確保災區農漁民權益,風災過後農漁民忙於整理家園, 應讓農漁民有更多時間申報天災救助,同時也顧及可能的遲發性災損發生;已公告臺南市、嘉義縣、嘉義市延長救助受理期限5個工作日,並持續掌握其他縣市政府檢討是否有延長受理期限的必要,以協助農漁民降低災害衝擊。
農業部表示,11日公告提供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半年免息措施,惟考量災害之普遍性及嚴重性,已研議公佈將貸款免息期限延長至一年,並調整貸款條件,另爲加速輔導產業復建,更提出各項產業專案輔導,將設施設備補助比率提高至八成,及就一級生產相關農企業納入專案補助對象,例如針對從事一級生產的蘭花農企業提供5成補助, 結構型鋼骨溫網室每公頃最高補助900萬元,簡易式塑膠布溫室每公頃最高補助450萬元、農會公糧倉庫及設施損壞部分補助7成,民營業者補助5成。
農業部強調,本次災害造成嚴重災損,遂啓動農業技術服務團,整合所屬農業試驗改良場所與相關單位,針對不同作物與災損類型提供技術指導與災後復耕建議,受災農漁民可就近洽詢相關單位,獲得即時輔導與協助,以減少損失、加速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