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襲高雄…澄清湖高球場溢流路面嚴重積水 環團批人禍
高雄鳥松區鬆藝路積水封路,環團批評根本是人禍。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鳥松區鬆藝路今晨遭丹娜絲颱風帶來豪雨侵襲,出現嚴重積水,環團痛批此爲人禍,直指高市府水利局在澄清湖高爾夫球場內新設滯洪池,砍除森林緩衝帶、拆除原有溢洪口,導致排水功能失衡、黃土流入道路與水源保護區,應儘速變更設計恢復雙重保障。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指出,澄清湖高球場屬於水源保護區,原本場內已有一處澆灌用蓄水池可自然溢洪,只要在出口設置水閘門,結合周邊森林緩衝帶的滯留與過濾功能,就能穩定管控雨季排水,保護澄清湖飲用水水質。
「結果市府卻選擇最糟方案。」莊傑任表示,水利局拆除原有溢洪口,將中間緩衝的森林帶剷平,改在鬆藝路下方設置滯洪池與水閘門,但排水管徑設計變小,缺乏完整水土保持計劃,增加排水阻塞與黃土沖刷風險。
莊傑任批評,颱風豪雨一來,鬆藝路發生前所未見淹水狀況,證明新設滯洪池設計根本無法承受極端氣候挑戰,「完全被我們料中」,今天上午封路現場可見大量泥水與黃土涌入路面,恐有部分已流進澄清湖水庫。
水利局先前曾駁斥質疑,強調新設滯洪池位於最低窪地段,最能控制高球場排水出流,事實證明「最低窪不等於最好設置點,水流的過程、涵養、過濾機制都被忽略。」
他指出,現場未完成水土保持設施,與過去市府針對大樹區光電案違反水保法開罰的情況雷同,質疑市府自家工程卻無視違規,「這跟雙重標準有什麼兩樣?」
莊呼籲,應儘速變更設計,恢復原有溢洪口與森林緩衝帶「雙重保障」機制,不僅可確保鬆藝路通行無虞,也能維護水庫水質安全與市民用水穩定,澄清湖供應高雄百萬人口飲用水,不容輕忽。
水利局新規畫滯洪池水閘門導致森林砍伐,反而失去過濾緩衝功能。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鳥松區鬆藝路積水封路,環團批評根本是人禍。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鳥松區鬆藝路積水封路,環團批評根本是人禍。記者郭韋綺/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