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籍油輪撞高雄港破裂 交部修法明定水域施工浮標規格
▲依蜜莉油輪擦撞高雄港導致船體右傾。(圖/運安會提供)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丹麥籍油品船「依蜜莉輪」(TORN EMILIE)2022年2月從高雄二港口進港時,不慎擦撞防波堤導致船體破裂。交通部近日修正「航路標識設置技術規範」,增訂水域施工區域或作業區域邊界應使用特殊浮標,及其尺寸、燈質,確保船舶識別施工範圍。
丹麥籍油品船「依蜜莉輪」2022年2月滿載7噸多煉油原料「石油腦」從高雄二港口進港時,不慎擦撞防波堤南堤,造成船體破裂,第1、第5船艙受損進水,所幸船上7噸多煉油原料「石油腦」未外泄。
運安會事後調查發現,其中一項風險爲引水人未確實熟悉二港口舊南堤拆除工程進度,且我國航路標誌設置技術規範也未律定燈浮標之尺寸及燈光能見距等規格,導致施工廠商及監造廠商無相關規範可循,警示燈浮標功能受限。
交通部蒐集國際航標協會(IALA)相關規範與指引,及美國、日本等航路標識相關規範,近日修正「航路標識設置技術規範」,增訂水域施工區域或作業區域邊界應使用特殊浮標,及其尺寸、燈質及公稱光程相關規定,明確水域海事工程施工區域範圍標記,確保船舶識別施工範圍。
此次「航路標識設置技術規範」修正內容,針對水域施工區域或作業區域邊界使用的特殊浮標,規定須符合特定尺寸、燈質及公稱光程規定,包括浮標浮筒直徑至少2公尺以上;應設置頂標,且頂標邊長至少應爲浮筒直徑33%;燈質應爲黃色單閃光,公稱光程至少二浬,如設置複數浮標時,所有浮標燈質應一致且同步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