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異常脂肪肝「無藥可用」 醫示警:4位肥胖兒童1人中重度脂肪肝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今天舉辦25週年公益記者會。圖/基金會提供
過去認爲成人才會罹患脂肪肝,但隨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兒少脂肪肝問題備受醫界重視,臺灣肝臟研究學會與臺灣小兒消化醫學會近期發表「兒少與青少年代謝異常相關脂肪肝病」共識聲明,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今天舉辦25週年公益記者會,臺北榮總兒童腸胃科主任林裕誠表示,臺灣每4位肥胖兒童,就有1人罹患中度以上脂肪肝,且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且病患目前無藥可用。
醫界過去使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用詞,林裕誠說,兒童脂肪肝多半與飲酒無關,且背後真正原因是代謝異常,因此國際醫學界已在2023年正式將前述名稱變更爲「代謝異常相關脂肪性肝炎」,本次國內共識聲明中,也正式更名。全球兒童代謝脂肪肝盛行率爲7.4%,肥胖兒童代謝脂肪肝盛行率則高達52.%%,國內數據則是每4位肥胖兒童,就有1人中重度脂肪肝。
林裕誠表示,根據現有研究,兒童代謝脂肪肝不至於引發肝硬化、肝癌,但若不積極介入,兒童成年後肝臟持續惡化,最終仍會導致肝功能衰竭,需要肝臟移植。臺灣一項肥胖兒童追蹤研究顯示,約半數脂肪肝患者,控制體重後可恢復健康,顯示兒童代謝脂肪肝具可逆性,但仍有4分之1病人疾病惡化。
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臺灣可望在2025消除C型肝炎,透過疫苗政策、治療銜接,未來也很有機會消除B型肝炎,除了這兩大類病毒性肝炎外,「非B非C」的代謝性肝病,將是肝病另一大挑戰,若孩童早期未建立良好健康觀念,長大成人後,衍生代謝性肝病問題機率高。
林裕誠說,目前唯一對兒童脂肪肝有效治療方式爲改善生活習慣,國外雖有藥物覈准,可用於成人脂肪肝,但尚無任何藥物獲准用於兒童,雖有少數研究顯示,維生素E可能對降低兒童脂肪肝有幫助,但長期服用的安全性,目前仍不明。呼籲家長協助孩童控制體重、增加運動量、減少攝取含糖飲料與高熱量食物,才能從根本改善兒童脂肪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