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糖家族最有名的「阿斯巴甜」 已被世衛列爲可能致癌物
▲代糖阿斯巴甜普遍添加於各種零卡飲料中。(圖/路透社)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沒有熱量的代糖食品雖受廣大減肥族羣喜愛,對於健康的可能負面影響卻也逐漸浮出水面。除了常見的Ace-K(醋磺內酯鉀)之外,更加廣爲人知「阿斯巴甜」(Aspartame),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等聯合國旗下機構於2023年列爲恐使人類致癌的「第2B類致癌物」,民衆攝取應注意分量。
萬芳醫院副院長、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揚卿說, Ace-K(醋磺內酯鉀)、阿斯巴甜與甘草素是目前最常見的3種代糖,而相較於Ace-K早於1990年經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評估風險,阿斯巴甜直到2016年才訂定每日可接受安全攝取量(ADI),但後者的ADI上限高於前者,過量攝取造成的健康風險應低於 Ace-K。
對於阿斯巴甜已列入「第2B類致癌物」,成大醫院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歐弘毅曾於接受《ETtoday新聞雲》 時說,代糖不會增加熱量攝取,一般人仍可食用,但長期安全性並未確定,目前正面、負面的相關科學證據都有,有研究發現代糖會引起不良代謝反應,阿斯巴甜則可能影響胎盤發育。
歐弘毅強調,不會建議民衆完全不要攝取代糖,但量大恐出問題,除了代謝不良,還有致癌的可能性,重點依舊是適量、均衡飲食;至於糖尿病患者,他也不建議全部用代糖取代天然糖。
根據世衛組織說法,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 取得證據有限,故將阿斯巴甜列爲風險較不明確的「第2B類致癌物」,民衆在ADI 限量內仍可放心食用;成年人建議每日攝取40毫克以內,例如平均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飲用「9至14罐」的代糖飲料纔會超過上限。
至於阿斯巴甜會影響兒童多大,陳揚卿表示,她推動的「臺灣青春期長期追蹤研究」也有深入探討,未來將陸續有相關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