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被世衛組織定爲2B類致癌物,喝無糖小甜水會毒死自己嗎?

第411篇原創文章

今天,各大媒體途徑或社交平臺都在傳播這樣一條消息:

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爲第2B類致癌物。

大號們早就第一時間爆料完這事兒,我動筆雖晚,但也想分享一下有關這一新聞的我個人的一些觀點。歡迎探討與指正。

將世衛組織原文簡單翻譯成大白話,總共兩點: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及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都認爲:阿斯巴甜對人類的致癌性證據很有限,只能列入第2B類;

重申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許攝入量:每公斤體重0~40毫克。在這個每日限量內可以放心食用。

2B類致癌物是個什麼概念

首先,IARC 的致癌性分級≠致癌強度,這個分級的依據是“致癌證據的確定程度”。但是,證據確定程度高不意味着對人類的實際危害強度或程度一定高。不像天氣預報報41℃你一定會覺得熱得不行這種直接關聯。

IARC的致癌性分級:

1類:確定對人類有致癌作用。比如:菸草、酒精、檳榔、、甲醛、X射線、加工肉製品、醃製鹹魚、大氣污染等。

2A類:人類致癌可能性較高。基本上是通過動物實驗證明有確定致癌性,但對人體的影響程度不能確定。比如:紅肉(豬牛羊肉)、油炸食品、頻繁夜班等。

2B類:有可能令人類患癌,但人體實驗證據非常有限,就連動物實驗證據都不足,只能說是有一些關聯。比如:汽油、鹹菜、泡菜、鉛暴露等。

3類:在是否令人類患癌方面未能分類,如咖啡因,糖精等。

如此一對比,一目瞭然:至少在現有證據前提下,喝阿斯巴甜小甜水的致癌性遠不及在二手菸環境裡一邊擼串一邊乾杯狂飲,甚至不及大口啃排骨吃涮肉……

不過,你可能會問:萬一超過每日容許攝入量(每公斤體重0~40毫克),會發生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阿斯巴甜在人類吃吃喝喝界的“業務”範圍。

我們經由什麼接觸阿斯巴甜?

碳酸飲料無疑是阿斯巴甜的主要業務區,也是重災區。

大家非常熟悉的可口可樂旗下的無糖系列,配料表中幾乎無一不含阿斯巴甜。是的,可以說是全軍覆沒!而競品百事可樂裡的零度可樂及百事輕怡也添加了阿斯巴甜。國貨飲料裡的某些,同樣使用阿斯巴甜,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自己去扒配料表。

主要業務之外,阿斯巴甜還廣泛涉獵其它食品及藥品,佔甜味劑銷量的75%,可謂“零/低卡小甜甜”圈裡的業績冠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阿斯巴甜被廣泛用於6000多種其他產品。包括:食品(如冰淇淋、酸奶等乳製品、早餐麥片、各種無糖食品/零食(包括薯片、玉米片啥的))等,個人護理產品(如化妝品、口氣清新劑、口香糖等、牙膏等),以及藥品(如止咳藥水及維生素咀嚼片等)。

因此,不喝無糖小甜水並不意味着我們就沒有可能攝入阿斯巴甜。

當然,通過對食品配料表的閱讀,我們會發現,阿斯巴甜的排位往往不在前幾位(甜味無糖食品除外),只是少量用於添味。因此,很難超出每公斤體重40毫克的安全攝入量。

就算是天天靠無糖小甜水續命,也不用太擔心會因此致癌。畢竟,要想通過無糖可樂來超越每公斤體重40毫克的結界,一天至少要炫12-13罐健怡可樂或27-28罐零度可樂(330毫升1罐那種)……

因此,基於現有證據(未來不好說哈),單靠喝無糖小甜水來作死自己,更大可能性是被撐死,恐怕等不到患癌憂傷離世……

既然喝不死,是不是可以隨意炫?

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健康無潛在不良影響。

雖然阿斯巴甜在甜味劑界是銷售冠軍,且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六種人工甜味劑中,與糖精老大笑傲左右。但,近些年對它的質疑和詬病越來越多,已經到了讓人不能安心嗑的程度。

既往的推文中,曾引用大量動物實驗及人類研究告訴大家:

阿斯巴甜及它的非營養性甜味劑(NNS)小夥伴們(比如三氯蔗糖、安賽蜜、糖精等),雖然不含熱量或含熱量極低,不直接增加卡路里攝入,不會增加齲齒風險,也不直接顯著升高血糖……但,可能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包括:

讓我們更“嗜甜”,改變甜味偏好;

由於無法通過“假甜”騙過大腦獎勵中樞,而促使我們吃更多的食物,攝入更多卡路里,從而增加體重,促成“易胖體質”;

悄悄摸摸影響糖代謝及胰島素敏感度,導致血糖升高;

干擾腸道菌羣的類型、數量和活性,致使菌羣失調,影響腸功能;

在一些個體中引發偏頭疼;

其它……

爲此,世界衛生組織在五月中旬曾頒發新指南《不建議用「非糖甜味劑」控制體重/減肥》。點擊鏈接可以複習:

這類人羣尤其不能沾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進入人體後,很快會被代謝爲苯丙氨酸,天門冬氨酸和甲醇。因此,阿斯巴甜對於苯丙酮尿症患者是不安全的。

到底吃還是不吃?

吃甜的,能讓你開始,但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健康風險;

不吃甜的,能讓你少一些健康隱患,但你可能會少了一些開心,你覺得你快要抑鬱成結。

人生啊,爲何魚和熊掌就不能兼得呢?!

我個人的態度是:

喝西北風和魚刺卡喉都有可能致命,炫二兩白酒或多兩口紅肉也有可能癌,就連霧霾天出門吸幾口PM 2.5,40℃毒陽下沒塗防曬霜也是不安全的……所以,我們不可能100%處於零傷害保護傘下,也不可能把嘴縫上啥都不沾,少量吃點兒喝點兒,並無大礙。畢竟,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但是,鑑於現有證據正在逐步揭開那些過去未曾發現的健康隱患/風險,因此,最好抱着一顆警惕/敬畏的心來對待阿斯巴甜及它的甜味劑小夥伴們,淺嘗輒止,而不是肆意大量/頻繁攝入——萬一沒過幾年爆料它們的重大傷害力呢?到時候後悔可來不及~

特殊人羣如孕產婦、嬰幼兒,應當避免或儘可能少接觸。畢竟,生命早期1000天決定了人生未來的百年結局。

小結

我們生活裡,不是隻有無糖小甜水才含阿斯巴甜,周邊各種都有它甜蜜的身影。

基於已有證據,阿斯巴甜的致癌劑量不低,因此,要想通過喝快樂無糖小甜水得癌症,還是有較大難度的,除非噸噸噸一天十多罐。換句話說,長期攝入阿斯巴甜,應該不至於讓你快速告別這個美麗世界。

BUT,不致癌不意味着沒有其它潛在健康風險,比如有可能幫你養成易胖體質,所謂“喝涼水都長肉”。因此,可以偶爾爲之或少量享受,不建議不支持不鼓勵大量攝入。

—— 全文終 ——

(文中用圖來自網絡)

記得給公號加 ⭐️星標哦

否則可能隨時找不到我

遂謙碎碎念

乾了這杯小甜水壓壓驚~

小屋主人簡介

劉遂謙:澳洲DAA認證註冊執業營養師(APD),中國營養學會認證註冊營養師,澳洲DAA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悉尼大學臨牀營養學碩士研究生(MND),同時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兒科營養研究生課程證書,臨牀營養師,科普工作者,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關愛孕產婦健康公益活動專家團成員,北京健康管理協會營養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輔食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Krause營養診療學》等譯著的翻譯委員,衆多雜誌及媒體營養專欄作者,曾主編過五套母嬰類圖書,著有《寶寶餵養7堂課 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一書。17年面對臨牀老幼孕產病患,認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醫者幫助和療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個人微信公衆號平臺:Liu_suiqian

參考文獻: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14-07-2023-aspartame-hazard-and-risk-assessment-results-released

https://apps.who.int/food-additives-contaminants-jecfa-database/Home/Chemical/62

https://www.iarc.who.int/wp-content/uploads/2023/06/IARC_MONO_classification_2023_updated.png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overview-of-non-nutritive-sweeteners?search=%E9%98%BF%E6%96%AF%E5%B7%B4%E7%94%9C&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12&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

Use of non-sugar sweeteners: WHO guideline.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7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