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臺灣舉重運動的「蔡溫義」 1984年奧運異軍突起奪銅牌

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十四日返臺,獲得奧運舉重羽量級銅牌的蔡溫義(見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4/08/14 程川康攝影)

「1984年洛杉磯奧運」是奧運會歷史的重要轉折點,首次以民間方式承辦奧運會,更是我國闊別了三屆共12年的奧運,首次以「中華臺北」名義參加。自紀政奪牌後,臺灣已經有16年未能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而蔡溫義的銅牌重新點燃了臺灣在奧運會上的希望。

【推薦閱讀】 勇奪臺灣第一面奧運獎牌的亞洲鐵人「楊傳廣」 奔跑吧!飛躍的羚羊 1968年奧運奪銅田徑女將紀政

蔡溫義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男子舉重60公斤級銅牌(抓舉125公斤、挺舉147.5公斤,總和成績272.5公斤),是臺灣在該屆奧運會上唯一獲得獎牌的選手(棒球項目爲表演示範項目,中華隊獲得銅牌)。這一成就開啓了臺灣舉重項目的光輝時代。蔡溫義也是繼田徑好手楊傳廣和紀政之後,第三位在奧運奪牌的臺灣選手。

事實上蔡溫義最開始是一位不受矚目的黑馬,當年比賽進行時,臺灣媒體和代表團成員都前往觀看中華棒球隊對陣美國隊的比賽,自己比賽結束後回到選手村才讓代表團成員得知他獲得了銅牌。

贏得奧運銅牌後,蔡溫義轉向教練生涯,致力於推動舉重運動,培養出多位優秀的女子舉重選手,如林子琦、陳淑枝、陳瑞蓮、朱南美、吳美儀和許淑淨,這些選手在亞運會、世錦賽等賽事中取得佳績,爲臺灣女子舉重奠定了堅實基礎。男子舉重選手如王信淵、楊景翊、陳柏甫等也師承蔡溫義,繼續在國際賽場上爲臺灣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