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溫度的AI國家建設

人工智慧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圖/AI生成

人工智慧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臺灣亦不落人後,提出「AI新十大建設」作爲國家發展戰略藍圖,在數位基磐、關鍵技術及智慧應用等面向全方位佈局。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宏圖的確值得推動,中長期目標也值得期待,尤其攸關民衆安居樂業的「百工百業智慧應用」及「全民智慧生活圈」更值得關注。

這幾年臺灣科技尤其是半導體及AI伺服器產業,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受到全球矚目,其產值帶動的股市成長及就業高薪,更是受到各界關注。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非半導體及AI伺服器產業就沒有那麼樂觀。在美中對峙、美國關稅政策,以及匯率升值等因素影響下,正面臨極嚴峻的挑戰。

此外,觀察臺灣當前社會面臨的許多問題,諸如高齡化加劇、少子化造成的缺工衝擊、地方產業凋敝、交通事故頻傳、行政體系效率不足、中小企業轉型困難、詐騙橫行、教育資源M型化,這些現實的議題,也衝擊着社會的繁榮與安定。

如何加速百工百業的升級轉型,並緩解目前社會所面臨的痛點,都是AI可以協助的場景。以傳統制造業爲例,如何透過AI協助強化營運效率,降低製造成本,並提升客戶體驗,已經有許多中小企業成功運用的範例可以參考。

以醫療資源城鄉差距,偏鄉醫師流失爲例,這些現象可透過AI遠距診療、影像判讀、照護機器人等技術加以紓緩。而教育領域師資不足、學習資源M型化,AI可提供個人化教材生成、學習歷程分析,協助老師教得更輕鬆、學生學得更有成效。

即便在公務體系,民衆對政府的最大抱怨往往不是政策不到位,而是「打電話找不到人」、「填表格好複雜」、「一事要跑三個單位」這類行政困擾。若能導入政務AI助理,協助民衆進行線上諮詢、表單填寫、法規摘要、進度追蹤,政府效能不僅可以強化,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也會提升。

我們應當理解,科技政策不僅僅只是爲了產業指標、技術堆疊或國際排名,也可以扮演凝聚社會共識、促進公民參與、爲政府贏得信任與支持的角色。因此,除了原有的「AI新十大建設」之外,建議政府也能從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及社會的需求出發,規劃百工百業AI應用,以及社會有感的AI十大建設,以提升政策的人民感受度,更能凝聚社會共識與預算的正當性,促進人民的安居樂業。

具體來說,「百工百業AI應用十大建設」可涵蓋製造、零售、物流、農業、觀光、金融、教育、醫療、營建、照護等領域,針對每一產業設計AI解方。例如農業面臨缺工與氣候異常問題,可透過AI氣候預測、智慧灌溉與病蟲害預警來強化韌性;物流業則可藉AI優化路線與調度,降低人力成本並提升效率。這樣的推動若能結合在地AI新創團隊與中小企業,將有助於帶動地方創生與技術落地,避免AI發展只集中在少數科技巨擘與先進製造業上。

另一方面,「社會有感AI十大建設」則建議聚焦在民衆最有感的生活痛點,例如AI詐騙預警系統、交通事故熱點分析與預防、長照與育兒助理、智慧社福分配系統、災害預警與應變決策支援平臺等。這類建設不僅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與社會安全感,也有助於讓民衆從生活中實際體會到AI不是取代人,而是協助人的價值。

回顧歷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帶來典範的移轉。工業革命造就現代國家、電力革命打造現代都市、網路革命催生數位政府。而當我們把AI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幫助中小企業及希望生活安定、出外安全及居家安適的民衆,科技才真正落地爲一種溫暖的力量。也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建構一個不只是繁榮,更可讓人民驕傲、安心、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