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食品加工新高地——探訪嘉魚縣綠色食品加工企業
“築牢產業‘硬支撐’,加快構建‘313’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剛結束不久的市“兩會”上,嘉魚縣委主要負責人擲地有聲。
2024年12月,嘉魚縣十五屆八次全會提出,構建“313”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推動低碳冶金、電子新材料、綠色食品加工等三大支柱產業發展壯大。
嘉魚縣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境內大小湖泊星羅棋佈,是有名的蔬菜大縣、水產大縣。近年來,嘉魚縣跳出“種原菜、賣原菜”傳統思維,聚焦蔬菜、水產兩大主導產業,不斷深化拓展綠色食品深加工產業鏈條,着力打造綠色食品加工新高地。
春節前夕,記者深入嘉魚縣新代米、嘉悅生物、潯味堂三家食品加工企業,就嘉魚如何提升綠色食品加工產業整體競爭力進行實地探訪。
湖北新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每日產出金針菇100噸
走進湖北新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瓶瓶金針菇搭乘車間的全自動運輸裝置,從育種車間進入菌菇房培養,再從菌菇房進入採摘車間進行成品切割,最後從採摘車間進入包裝車間打包下線、出廠銷售,整個流程井然有序、科學高效。
新代米公司屬於國家龍頭企業——廣東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生產、研發、銷售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企業,目前主要生產金針菇,銷往廣州、武漢、長沙等國內各大批發市場。
“每天產量在100噸左右,天天有經銷商到公司採購。”公司行政部經理劉季花介紹,公司並非自己發貨,而是由經銷商安排車上門提貨,得益於嘉魚的區位交通優勢和自家產品的良好品質,每日前來的貨車排成長龍。
嘉魚北與武漢接壤,南同赤壁市毗鄰,東距咸寧市區40公里,西與洪湖市隔江相望,武深高速縱貫南北,嘉魚長江大橋通東西,蘄嘉高速、G351國道、S102省道穿境而過,爲企業原材料輸入和產品輸出帶來諸多便利。
同時,新代米公司引進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現代化的生產工藝,還自主創新研發了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核心技術,持續提升產品品質。
“溫度、溼度等外部條件的變化,都會影響金針菇的生長。”在育種房前,一名技術人員正通過智能監控設備查看各類指標參數,“每天要查看十幾次,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
來到育種房旁的捲紙車間,只見數十位工人忙着給種苗生長盆捲紙。“捲紙是爲了更好判斷金針菇的高度是否達標。生產有數十道程序,都要嚴格把關。”生育科班長張孝先介紹,要經過攪拌、瓶裝、滅菌、接種、培養、撓菌、發芽、出菇等環節,需50天左右金針菇才能長成。
新代米公司在抓自身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不少周邊羣衆就近就業增收,張孝先就是其中之一。張孝先是嘉魚新街鎮人,此前一直在外務工,2023年新代米公司一期建成投產後,他便到此務工,如今每月穩定收入五六千元。據瞭解,像張孝先一樣在此務工的嘉魚居民共有300多人,公司每月發工資100多萬元。
“目前公司正大力推進二期工程,計劃建設120畝,建成後將根據市場來確定食用菌的種植和培育方向。”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嘉魚位置優、政策好,遇見問題求助也是隨叫隨到,對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湖北嘉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每月製作飲品800萬袋
灌裝、高溫消殺、冷卻……走進湖北嘉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只見一袋袋飲品經過多道嚴格的生產程序後,順着流水線進入週轉筐內,等待裝車運輸。
“正在生產的是藍莓飲品,還可以生產西梅飲品等40多個品種,目前天天滿負荷生產。”自動化車間主任李高鵬介紹,共有6條生產線,一個月可生產800萬袋,目前訂單排到了2月份。
嘉悅生物公司總投資1.2億元,佔地面積116畝,是一家從事食品加工生產的企業,主要生產固體和液體飲料,銷往全國各地,供不應求。
“我們原先在嘉魚和武漢各有一家企業,近些年市場行情越來越好,原有的兩家企業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於是決定再建一家企業,進一步擴大產能。”公司副總孟建華說,之所以再次選擇嘉魚,是因爲其良好的營商環境給了公司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孟建華介紹,在最初選址時,考慮到公司生產能源所需,決定選用熱電廠旁因經營不善而閒置的湖北科凌有限公司舊址,但又擔心場地轉讓相關手續複雜影響公司建設速度。
爲了讓嘉悅生物公司儘早建成投產,嘉魚按照“以用爲先”的原則,由縣政府牽頭,法院、經濟開發區、自然資源、稅務、招商等多部門聯動,積極協調推進場地問題。最終,僅花3個月時間,就成功解決問題。
“項目專班‘一對一’,全程‘跟蹤式’精準服務,確保企業反饋的問題高質高效解決。”嘉魚縣綠色食品產業園幹部劉偉華說。
據介紹,該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爲雙組長,分管工業、農業的縣委常委和副縣長爲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屬地鄉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爲成員的工作專班,全力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堵點、難點問題。
在項目專班全方位、保姆式服務下,嘉悅生物公司於2024年4月開工建設,當年9月投產,跑出了項目推進的“嘉魚速度”。與此同時,在項目專班的牽線搭橋下,嘉悅生物公司與“鄰居”嘉能熱電達成合作,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
據悉,僅去年4個月時間,公司產值達8200萬元,目前正在策劃新建二期,進一步擴大規模。
湖北潯味堂食品有限公司
每年加工農副產品5萬噸
來到湖北潯味堂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機械轟鳴,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鮮魚,經刮鱗、開背、切塊等程序後,工人們熟練地進行分裝打包。廠房外,數輛大型冷藏集裝箱貨車載滿產品,陸續開往全國各地。
湖北潯味堂食品有限公司爲專業化食品研發製造和供應企業,由浙江潯味堂投資建設,總投資6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建成水產品加工車間、冷庫倉儲中心等,2023年9月投產。
“一期主要以四大家魚、牛蛙等食品加工爲主,每天總加工量在3萬斤至5萬斤。”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加工過程中會根據客戶要求進行調整,以確保產品的大小、形狀、重量等符合客戶需求。
“嘉魚潯味堂”是浙江潯味堂在湖北省建立的第二家加工廠。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選擇嘉魚原因有二:一是嘉魚靠近武漢、洪湖等地,且境內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十分符合公司產品冷鏈運輸需求;二是嘉魚水產資源豐富,能從源頭上解決原材料獲取的問題,既保證了新鮮度,又降低了物流成本。
食品安全是食品企業發展的命脈,“嘉魚潯味堂”嚴格把控食品安全關,強化對源頭採購、生產加工等全流程的檢測,確保食品安全。也正基於此,潯味堂贏得了一大批客戶。
“西貝莜麪村、盒馬生鮮、海底撈等國內知名品牌連鎖餐飲企業都是我們的固定客戶,產品基本不愁銷。”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公司產值達到1.8億元,帶動260餘人就業,人均工資5000元左右。
“嘉魚潯味堂”的目標遠不止於此。“目前二期正在加速推進,建蔬菜、滷製品加工車間、體驗中心、魚文化博物館等,預計今年八月份完工。”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屆時將以農旅結合模式,將水產加工的全過程進行透明化展示,爲消費者帶來良好的體驗感和代入感。
此外,“嘉魚潯味堂”還在嘉魚渡普鎮流轉1萬畝土地建設羅氏沼蝦養殖基地,着力推動三產融合,打造從源頭到餐桌的餐飲文化產業。
據悉,待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將形成年產5萬噸農副產品加工製品及物流配送能力,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6億元,稅收約1000萬元。
咸寧日報記者 朱哲 宋文虎 王麒 特約記者 龍鈺 通訊員 劉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