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可信任的聯邦式AI平臺 讓智慧醫療從高雄走向世界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在「2025智慧醫療論壇」上表示,AI的發展關鍵不在資料集中,而是透過聯邦式學習讓資料留在原地、由使用者掌握,並讓AI自主學習。圖/臺北市電腦同業公會提供
「我們不需要全知全能、聊天說八卦的GPT,而是能協助專業人員完成任務的『謹言慎行型GPT』。」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今天在2025智慧醫療論壇的演講中,強調AI的發展關鍵不在資料集中,而是透過聯邦式學習讓資料留在原地、由使用者掌握,並讓AI自主學習。他直言,這是臺灣在全球AI治理與智慧醫療領域,能夠脫穎而出的真正關鍵。
打造全球聯邦式醫療AI
2025年智慧醫療論壇於高雄舉行,杜奕瑾表示,「高雄的AI亮點,不只是在展覽館,而是就在我們身邊。」他提及在高雄市政府支持下,市府攜手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長庚、高雄榮總和義大醫院四大醫學中心,攜手打造全世界第一個「聯合學習智慧醫療聯盟」,從軟體、硬體到制度建立完整的AI治理體系。
杜奕瑾指出,Taiwan AI Labs從2021年起就與國發會合作推動聯邦式學習(Federated Learning),打造國家級的跨中心資料治理平臺,強調「資料不出院、不出機構,各單位能在不移動原始數據的前提下,與本地資料學習,不僅能保障隱私,也更有效率。」
杜奕瑾表示,目前在「臺灣聯合學習醫療聯盟」中,已與各大醫學中心創建161個跨院聯邦學習模型,涵蓋骨科、心臟內科、腎臟科等衆多次專科,爲臨牀應用提供專業醫療解決方案,包括:疾病診斷、影像判讀、語音表單、藥物研發、身心照護與醫療流程自動化,更強調:「這些成果不是在實驗室,而是在真實醫療場域裡日復一日地驗證出來。」
AI不是萬能,要有醫療專業的GPT
杜奕瑾強調,「醫院不需要一個會聊天的GPT,而是需要一個懂手術、懂影像、懂病歷的AI助理。」目前許多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雖然在多領域有不錯表現,但由於訓練語料混雜大量非專業內容,無法直接應用於醫療臨牀場景。
他表示,未來FedGPT就會是醫療院所的解方,能爲醫療與金融等高敏感領域打造任務導向型模型,具備自我學習、自主更新能力,並且在醫院內部完成訓練、驗證與部署,「它就像訓練好的專業員工,只服務你、不泄漏資訊、不與他人共享。」
從臺灣走向歐洲:聯邦式AI的全球標竿
相較於美國強調資料集中,杜奕瑾提出「可信任、負責任、永續」的ReGenerative AI框架,獲得歐洲多國青睞。他受邀出席全球領袖齊聚的巴黎「人工智慧行動高峰會」,展示臺灣在醫療AI資料治理上的經驗。
「歐盟AI法案與GDPR是目前全球最嚴格的數據與AI規範,而我們的聯邦式學習模式正好完全符合這些規範。」杜奕瑾表示,AI不只是科技競賽,更是道德治理與信任建構的國際戰場,臺灣的做法不只是可行,更具有全球輸出的潛力。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王照元亦指出,當前臺灣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挑戰,新生兒數量逐年下滑,醫護人力無法無限擴充,未來醫療照護勢必仰賴人與AI的協作,來降低臨牀錯誤、提升照護效率。臺灣擁有健全的健保制度與優質醫療環境,能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智慧醫療的落地與創新。此外,結合醫療優勢,也讓智慧醫療具備輸出潛力,並透過公私協力模式,將臺灣的智慧醫療經驗與實力輸出海外,拓展國際市場。
成大醫院臨牀創新研發中心主任蔡依珊也表示,AI醫療的發展需搭配更明確的政策鬆綁與獎勵機制,臺灣對個資保護非常嚴格,未來應加速建立資料使用指引與去識別化標準。
下一步:讓AI進駐每一間醫院
「因爲我們就在這裡做實驗、做部署。」杜奕瑾表示,高雄的智慧醫療聯盟不只是在紙上談兵,而是累積實際效能數據,能幫助健保省下成本、讓醫院減少流程時間,並協助病患獲得更快的照護。他也透露,目前AI Labs與高雄四大醫學中心的合作,已獲得包括OECD、Elekta、NYU Langone Health等國際組織關注。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醫務秘書陳煌麒亦強調,智慧醫療不是爲了展示科技,而是要降低人力負擔、優化照護品質,他更建議企業應從小規模切入,與地方醫院合作累積實證,進而進入大型醫療體系,強調「想了解臨牀問題、要從需求端倒推解方。」
王照元也在座談會上指出,現在醫療體系在推動AI應用上,確實投入了大量時間與人力,未來也勢必需要更多預算與資源。然而目前多數經費仍是醫院自籌,若未來能納入智慧醫療的獎勵機制,對整體推動將是極大的助力。
杜奕瑾最後表示,「將資料留在你家,模型學在你身邊,決策做在你手中。」這纔是智慧醫療該有的樣子,也是臺灣能在全球AI競賽中脫穎而出的最大本錢。
BOX:什麼是聯邦學習平臺(Federated Platform)
聯邦學習平臺(Federated Platform)利用分散式機器學習的方法,在保留本地數據控制權的前提下,通過共享模型參數來共同訓練一個全局模型,使聯盟成員之間協作強化防詐能力能夠大幅提升,同時也保護了客戶的數據隱私,成爲一般民衆的資產安全後盾。
資料來源: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2025智慧醫療論壇」在高雄登場,與會專家進行大合照。由左至右: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慧誠智醫董事長暨總經理餘金樹、成大醫院臨牀創新研發中心主任蔡依珊、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臺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秘書長陳守玉、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醫務秘書陳煌麒。圖/臺北市電腦同業公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