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與中華文明:過去、現在與未來”學術研討活動舉辦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共同協辦的 “大運河與中華文明:過去、現在與未來” 學術研討活動,於北京城市圖書館和北京國際時裝週永久會址舉辦。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通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侯健美,通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先俠等出席活動。圍繞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來自運河沿線七省九市 30 餘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通州與大運河、大運河與中華文明的關係。
林尚立在致辭中指出,大運河是中華文明的血脈紐帶、活力源泉和未來希望。中國人民大學願與兄弟院校一道,以歷史爲脈絡加強研究,守好 “寶貴的遺產”;以時代爲觀照,傳承 “流動的文化”;以世界爲舞臺,打造 “傳播的典範”,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強大文化動力。
李先俠表示,通州是大運河北起點,依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近年來,城市副中心錨定構建城市空間結構,打造 “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企業、人才落地。他誠摯邀請廣大師生在這片熱土上共赴文明之約。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連志英,北京物資學院教授朱羣芳、副教授孫靜先後作成果展示。北京大學教授李孝聰、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利慧、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高級講席教授孫久文作主旨報告。
開幕式後,四場分論壇同步開展,與會學者圍繞多個主題深入研討,構建起多維度的運河研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