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華興池覆育計劃成功 打造「邊看飛機、邊賞螢」亮點

桃園市大園區華興池於2024年底完工啓用,因公園圍繞埤塘螢火蟲覆育計劃,今年3月時大園區公所展開復育計劃,投放約700只的黃緣螢幼蟲,並在4至5月間成功覆育,全盛期平均1小時可見約100只螢火蟲。(大園區公所提供)

桃園市大園區華興池於2024年底完工啓用,因公園圍繞埤塘螢火蟲覆育計劃,今年3月時大園區公所展開復育計劃,投放約700只的黃緣螢幼蟲,並在4至5月間成功覆育,全盛期平均1小時可見約100只螢火蟲。大園區長餘志鬆表示,首次覆育計劃相當成功,後續將針對覆育計劃進行檢討,預計明年將啓動淺水區、迎風面改善等工程,另外增建灌木等,盼打造邊看飛機邊賞螢火蟲的亮點公園。

華興池公園位於大園區田心裡,爲農田水利署所屬桃園大圳6支渠12號池,總面積約爲6.97公頃,水域面積約佔其中5.9 公頃,其中沉浸賞鳥廊道至田野觀景區處爲螢火蟲生態覆育重點區域,興建公園初期市府工務局即發現該地有看見螢火蟲,並將相關計劃轉由大園區公所進行復育,今年3月時,公所先行投放約700只黃緣螢幼蟲,希望能自然繁殖,4至5月間全盛期平均1小時可見約100只螢火蟲。

桃園市大園區華興池於2024年底完工啓用,因公園圍繞埤塘螢火蟲覆育計劃,今年3月時大園區公所展開復育計劃,投放約700只的黃緣螢幼蟲,並在4至5月間成功覆育,全盛期平均1小時可見約100只螢火蟲。(大園區公所提供)

桃園市大園區華興池於2024年底完工啓用,因公園圍繞埤塘螢火蟲覆育計劃,今年3月時大園區公所展開復育計劃,投放約700只的黃緣螢幼蟲,並在4至5月間成功覆育,全盛期平均1小時可見約100只螢火蟲。(大園區公所提供)

大園區公所表示,今年3月先行投放700只黃緣螢幼蟲,希望自然繁殖,但因覆育地鄰近馬路、住宅大樓等,導致覆育計劃受光害影響嚴重,針對首度覆育計劃,公所即檢討,因華興池爲迎風處,風面期間,螢火蟲飛行受阻,預計明年初進行增加植栽、減少環境背光的影響。

大園區公所指出,螢火蟲成長所需的水位高度約爲5至15公分,但因華興池滿水位爲40至50公分,後續也將進行小型生態池增建計劃,預計改建1處淺水區,讓螢火蟲覆育計劃能更順利。

餘志鬆說,覆育計劃關鍵點在於幼蟲的食物來源,現況埤塘多大型魚類,導致螢火蟲幼蟲食物來源遭掠奪,經過今年投放經驗,預計明年啓動相關工程改建計劃,增設淺水區,讓螢火蟲的幼蟲有食物來源,同時以今年的計劃爲借鏡,往後能更順利推動覆育計劃,希望重現螢火蟲光景,打造全臺最美邊看飛機、邊賞螢的亮點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