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生來啦——告別紅點點 解鎖寶寶清爽夏
由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與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樹蘭(濟南)醫院冠名播出的《大醫生來啦》節目特別邀請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皮膚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史傳奎主任做客山東廣播電視臺街景演播間,拆解嬰幼兒痱子成因,劃出護理重點,幫助寶寶告別紅點點,解鎖清爽夏。(點擊視頻觀看)
炎炎夏日,寶寶嬌嫩的皮膚上冒出的“紅點點”成了無數家長的揪心事。痱子,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麻煩,背後藏着嬰幼兒皮膚的獨特秘密和科學護理的大學問。
寶寶爲什麼總愛長痱子?別再自責照顧不周!
長痱子的關鍵真相在於寶寶皮膚“未完工”的排汗系統。史傳奎主任形象地比喻:寶寶的汗腺管纖細短促,如同“狹窄的單行道”,一旦夏季汗液洶涌,極易造成“交通堵塞”——汗液淤積在皮膚內,引發炎症,就是我們看到的痱子。加上寶寶皮膚角質層薄如蟬翼(僅爲成人1/3),體溫調節能力弱,在悶熱潮溼的環境下,稍不留神,“局部溫控”就會失衡,痱子便趁虛而入。胖寶寶代謝更旺盛,更是痱子的“重點關照對象”。
打敗痱子,核心戰術就是“不悶汗、不堵汗!
史主任強調,環境調控與科學穿着是兩大制勝法寶。
打造寶寶的“清涼結界”: 痱子最愛溼熱!家中必備溫溼度計,室溫鎖定24-26℃(比大人稍涼),溼度控制在50%-60%的舒適區間。空調別光顧着製冷,“除溼功能”是關鍵,尤其在南方或梅雨季,必要時搭配除溼機,讓空氣能“自由呼吸”。家長容易忽視的腋窩、脖子、腹股溝等“褶皺區”是痱子重災區,溫度比其他地方高2-3℃,汗液能滯留數小時!秘訣在於:勤檢查,一旦摸到潮溼,立刻用柔軟毛巾輕輕“蘸”幹,或用吹風機低溫檔快速“烘”幹,保持絕對乾爽。
穿衣學問顛覆傳統:“多穿一層”是誤區!寶寶其實比大人更怕熱。夏季衣物牢記“純棉、寬鬆、輕薄”六字真言。優選32-34支紗的純棉面料,厚度不超過0.3mm,穿上後皮膚與衣物間能留有5-10mm的“微型通風道”。堅決向化纖衣物(如滌綸)說不!它的透氣吸溼能力遠遜於純棉,等於給皮膚裹了層“悶汗膜”。汗溼即換是鐵律,哪怕後背衣服只溼了2小時,也要及時更換,避免汗液持續“浸泡”。
清潔與保溼是守護皮膚屏障的“黃金搭檔”,但過度清潔反而幫倒忙。洗澡時間3-5分鐘足夠,無需天天用沐浴露,清水就能有效帶走汗液,保護珍貴的天然皮脂。洗完澡後的3-5分鐘是保溼黃金窗口期,趁着皮膚微溼,趕緊塗抹清爽的水性乳液,爲皮膚“鎖住水膜”,增強自身抵抗力。褶皺部位清潔後務必“蘸”幹而非“擦”幹,已發紅可試試生理鹽水溼敷“降溫消炎”。
避開這些“好心辦壞事”的護理雷區
油脂“蓋子”要不得: 凡士林、嬰兒油等厚重產品會像蓋子一樣堵死汗腺,加重堵塞,夏季務必遠離。
痱子粉不如爐甘石: 粉末有吸入風險,爐甘石洗劑更安全有效,塗上清涼止癢,水分蒸發還能帶走熱量,是痱子和蚊蟲叮咬的夏日良伴(避開黏膜部位)。
過度保暖是“火上澆油”: 夏天還給寶寶裹長袖長褲?這無異於“給剛跑完步的人蓋棉被”,熱量散不出去,痱子更猖狂。
史主任特別提醒: 大多數痱子居家護理可好轉,但出現膿點(白/黃色)、皮膚紅腫明顯、寶寶發燒超過38.5℃或精神萎靡,可能是細菌感染,務必及時就醫。
呵護寶寶夏日肌膚,如同照料一株幼苗。無需過度干預,重在細心觀察與環境營造。記住“不悶汗、不堵汗”的核心原則,穿對衣、調好溫溼、做好清潔保溼,讓寶寶擺脫“紅點點”困擾,盡情享受清涼夏日!
史傳奎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皮膚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個人簡介
濟南市高層次衛生人才
黃河沙療代表傳承人
齊魯杜氏皮科流派主要傳承人
世界過敏組織WAO國家級講師
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與繼續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兒童皮膚分會主任委員
山東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兒童學組組長
山東省中醫藥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外治學組組長
濟南醫學會變態反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濟南市中醫藥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濟南市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大醫生來啦》欄目由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與
山東廣播電視臺廣播音樂生活節目中心主辦。
《大醫生來啦》節目由樹蘭(濟南)醫院冠名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