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性平專職不足 1人顧8000學子

調查指出,校園性平通識課程普遍不足,以彰化師範大學爲例,全校性平通識課僅1堂;清華大學開課數量雖最多,但名額僅佔全校學生2.4%。

學生團體也發現,校園性平會遴選過程與標準不透明。臺大學生代表邵思宇表示,在調查的17所大專校院中,2所學校查無性平委員名單,只有2校公佈委員名單和性平專業立場,更沒有學校提前公佈遴選教師名單,還有10校不知道遴選標準。

人力資源方面,邵思宇提到,6校沒有專職承辦人。即便臺成清交等公立頂大有專職人員,但業務量龐大繁雜,勞動條件極爲惡劣,平均1名承辦人需處理8000名學生的案件量。

邵思宇盼教育部普查校園性平人力,並打造指引做法,以及參考《學生輔導法》生師比規定,規範學校依比例聘用專職性平人員,最好也考量校際資源差距,提供資源支持。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吳林輝迴應,人力配置屬大學自治範圍,由於教官退出校園,教育部補助各校學務創新人力,已發函學校,學校可從中調配人力推動性平教育。但若資源不足,學校須自行籌措經費聘僱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