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該如何托住“掉隊者”?

來源:中國財經報

當前高校學業管理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國內多所高校正着力加強學生學業管理。以華南理工大學爲例,該校正式發佈的一份全校本科生學業預警名單顯示,全校共有730多名學生受到學業預警,其中部分學生面臨降級的窘境。類似情況也出現在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90多名學生因學業不達標未能如期畢業。

對此,業內專家認爲,大學管理者應通過相對剛性的方式,把好培養質量關,這既是對教育事業負責,也是對學生的未來負責。因此,這些高校積極加強學業管理,督促跟不上進度的學生及時調整狀態、提升學習質量,可謂正當其時。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之所以會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學生的學業成績不夠理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大多數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連續多年身處高強度的學習環境中,導致其缺少自由時間和空間,身心承受較大壓力。所以,當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順利完成高考,邁入大學校園後,往往會因過於放縱、貪玩,缺乏自律性而荒廢學業。其次,時下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應運而生,各大高校也在不斷增加更多新專業。這雖爲學生進行專業選擇與未來就業選擇提供更多方向,卻也使得不少年輕人先是因目標不夠明確而盲目選擇專業,之後又因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而產生牴觸情緒,最終成績下滑。最後,當前很多年輕人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都是由家長負責打理其日常生活,老師負責監督其學業。所以,在他們進入大學校園,首次獨立打理生活、規劃學業時,往往因缺少經驗而顯得力不從心,以致成績無法達標。凡此種種,都說明不少高校的學生跟不上課程進度,其實並非偶然現象。

既然如此,我們又該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具體來說,應分爲以下幾點。一是家長應該及時轉變觀念,儘早培養孩子自理生活,以及自主進行選擇、規劃、獨立處理事務的意識和能力,爲其將來邁入大學、步入社會做好充分準備。二是各高校應該進一步完善學業管理機制,隨時瞭解學生學業進度、日常生活等相關情況,以便及時對跟不上進度的學生給予相應的幫助與指導,助力其順利畢業,學有所成。三是相關部門應該建立更多課程諮詢、專業解讀、就業規劃、行業介紹等方面的服務平臺,用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指導其先明確個人發展方向和就業目標,再有針對性地選擇所學專業。這樣一來,或能使更多高校學生順利完成學業。